本报记者 陈为峰
9月18日,莒县中医医院9楼病房,莒县城阳二中五年级三班班主任郭荣红和大队辅导员冯守伟带领3名学生代表看望了照顾重病昏迷的父亲不能如期上学的赵洪森。他们给赵洪森带来了校服、师生捐助的生活费和学习用品,鼓励赵洪森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早日回到老师和同学们身边。莒县连翠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义工也给赵洪森送来了衣服和学习用具。
今年11岁的赵洪森是莒县城阳二中五年级三班学生。今年7月31日上午9点左右,他的父亲赵连顺在莒县自来水公司墩头水厂看门时突然晕倒,被工友及时送到莒县中医医院,经诊断,赵连顺左侧大脑大量出血,并发现脑疝,手术后病情平稳,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50多天过去了,赵洪森一直陪伴着昏迷不醒的父亲赵连顺。
已经开学两个多星期了,赵洪森渴望回到教室,回到老师和同学们中间,但病重的父亲无人照顾,使他无法脱身。
赵洪森的父亲赵连顺是莒县城阳街道后绪密村人,因为家境贫寒,年近五十才娶妻。生下赵洪森不久,妻子就离家出走,撇下父子俩相依为命。
莒县中医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战祥青介绍,赵连顺入院时已经出现脑疝,虽然经过及时治疗,但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很小,现在还无法与人交流,需要专人照顾。
赵连顺家四代单传,他的父母早逝,又加上家族有麻风病史,基本没有什么亲戚。父子俩靠“低保”和每个月在水厂看门的400元工资度日,没有一点积蓄,住院后缴纳医疗费成了难题。
起初,村里还有邻居来帮着赵洪森伺候父亲,现在农忙了,只有赵洪森自己照顾父亲。
照看父亲打针、在护士的帮助下给父亲翻身、喂父亲吃饭、给父亲端屎端尿,赵洪森像个大人一样忙碌着。形单影只的赵洪森和周边床前换着班照顾病人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11岁少年赵洪森照顾病重父亲的事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莒县中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先治疗后交费;赵连顺打工的单位及时送来了5000元医疗费;莒县民政部门和城阳街道民政所也伸出援手,各自送来了3000元钱救急;城阳二中领导送来了2000元现金和营养品;莒县连翠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筹措了3万多元的医疗费;赵洪森和父亲的伙食除了社会上有些好心人帮助解决外,大部分情况下是由神经外二科的医生护士们掏钱买的。
9月17日,日照百家筝鸣筝之画艺术教育学校第十八期“让古筝走进千家万户全民教育普及工程”的全体新生以及教职工向赵洪森捐款2000元。该校校长刘可表示,他们看到黄海晨刊9月13日的报道后,第一时间联系了黄海晨刊编辑部核实情况,并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们将用最快的时间把这笔钱送到小洪森的手中。虽然这笔钱不能根本性地改变小洪森的困境,但是希望能帮助他缓解眼前的困难。
11岁,本该是孩子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而赵洪森却承担起了一个成年人才应该承担的压力,用他那稚嫩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重任,撑起了一个家的希望。虽然当下赵洪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他心中的梦想不曾灭:渴望能再回到学校上学,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各界的关爱,让赵洪森不再孤单。
新闻推荐
1— 8 月全市完成省重点项目建设投资26.57亿元 超时间进度22个百分点
本报讯(记者孟祥燕)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1—8月份,奎山综合客运站及配套工程等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57亿元,约占年度计划的88.6%,超出时间进度约22个百分点。围绕“追赶”“摘帽”目标,日照...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