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张文娟) 初秋,莒县峤山镇南涧村,这个因小米而闻名的贫困村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村里的人儿打场、扬场、晒谷、磨谷、筛米、打包、装箱……一道道程序下来,系列小米特色产品呈现在人们面前。
“你看看这小米,好水好土养出来的,金黄,喜人。我家种了一亩来地,产了六七百斤谷子,村里扶贫合作社来家里收谷子,每斤6块钱,这一粒粒成了我们脱贫的金米啊。”南涧村贫困户李本旺手捧着刚磨出的小米喜不自胜地说道。
莒县峤山镇南涧村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19户27人,其中未脱贫7户12人。该村三面环山,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充足,适宜小米种植,但前期苦于种植分散、销量不畅等问题,南涧村优质小米产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南涧小米被国家农业部检测硒含量高于普通小米三倍以上,并被认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该村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种植优势,这么好的小米,我们一定得推广开来。” 说干就干,莒县人社局派驻南涧村的“第一书记”董开昌,抓住这一特色优势,与村里共同商议研究,决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董开昌积极争引扶贫资金35万元,建设南涧小米深加工生产基地,成立了“南涧富民种植合作社”,主要以种植、收购、加工、贮藏、销售为主要经营活动,并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亩产量由原来的500斤左右,增加到现在的800斤左右,亩产收入在3500元左右。
销售也变了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实体店铺与电商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直售小米散装价12元/斤,成品包装15元/斤,超市散装价15.8元/斤,预购订单供不应求,不仅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还吸纳该村贫困户入股,采取股权量化的分红模式,每人领取分红744元/年。此外合作社还帮助该村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并与他们签订了劳动合同,工资为30元/天。
如今的“南涧小米”已成为峤山镇的一块“招牌”,该镇以院山和大石头两个社区为辐射点,促进“莒县南涧小米”向产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做好小米的品牌化推广,实现品牌增值,深入发展互联网销售与服务,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模式,切实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祥燕)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日照市继续实行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与之前相关办法相比,新规PM2.5、PM10、SO2、NO2四项污染物考核权重有所变化,分别调整为60%、15%、10%、15%。...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