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建玲通讯员 张文娟
“这丹参地是村里免费给翻的,1亩地给300元钱和两袋化肥。原来1亩地也就挣1000来块钱,现在一翻地就多了,2000多元不成问题。”11月1日,莒县库山乡解家河村村民解章茂满足地说。
莒县库山乡解家河村是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该村依托中药材之乡,整合各级扶贫资金,深翻村里的山岭薄地300亩,种植效益有了很大提升,这让村民解章茂尝到了扶持政策带来的甜头。
而在库山乡杜家沟村,该村结合实际,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发展了260亩的“映霜红”桃树种植项目,每个贫困户可以免费分到3亩左右的土地。“土地给整理好了,桃树苗子也是免费给的,我一定管理好它,1亩地收入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感谢扶贫政策,让我们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杜家沟村村民毛彦德说。
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库山乡立足实际,严格落实***工作要求,探索出脱贫新路径,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根据村民种植习惯和立地条件,规划了林果产业、中药材、黄烟、桑蚕等产业区,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实现脱贫。
库山乡还通过发展光伏产业惠及贫困群众,整合扶贫资金408万元,在响场村、杜家沟村、龙泉峪村建设的506kwp光伏扶贫项目,现已并网发电,年收益40余万元,覆盖2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7户586人,人均年增收7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刘文)11月1日,市质监系统执法绩效提升工作会议在莒县市场监管局召开。会议通报了1—9月份全市质监执法案件办理情况,总结了2017年度全市质监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研究探讨了当前执法办案面...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