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霞 通讯员 李永文戚业菲
连日来,莒县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面对资源紧缺、扬尘污染、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针对当前突出问题,以立行立改、勇于攻坚克难的决心,一手抓“末端治理”,一手抓“源头防控”,在生态环保红线上再架设一道带电的“高压线”。
针对“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矿山整治问题,该县自去年8月开始,历时3个月,开展了历史遗留废旧矿坑摸底调查工作。去年11月,投入财政资金75万元,由省地矿八院历时7个月时间,对全县152个废弃矿坑、72个在采或已停采矿坑,坚持一坑一档,逐坑编制治理规划。
今年7月以来,该县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并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莒县矿山规范化开采及生态治理修复实施方案》,从根源上划定一张蓝图,利用3—5年时间,以更加注重矿山环境生态修复为抓手,区分三种情形分类施治,打造绿水青山。
对“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30处破埙山体、残留矿坑,该局科学编制治理恢复方案,采取爆破崩落危岩边坡、削高填低等综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利用最短时间完成绿化美化。对成片连方、范围较大的破损山体、废弃矿坑,该县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宜企则企”的原则,由县土地储备开发公司负责编制单体或连片治理工程设计,并经专家评审,提交县国土资源局审查、备案后,进行治理修复。
对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矿业权设置的8处具有废弃矿坑的区域,按照治理需要,该县重新设立采矿权,依法进行招拍挂,从严控制开采规模标准。新建矿山生产能力达到市级规定标准,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引进先进开采技术、方法,边开采边治理。
莒县在矿山治理整顿工作中,面对矿山整治“顽疾”,成立矿产资源监管中心,组建6个矿山执法中队,坚持重拳出击,打控并举,从“末端”加强治理。对57处废弃矿坑必经出入路口垒砌封堵墙99道、总长度近800米,全面实施道路封堵。对34处合法在采矿山全方位无死角摄像监控,全面实现科技管矿。对全县60处矿山关停整改59处,下达停采通知书24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8份、制作询问笔录15份。依法拆除非法洗砂厂15处、取缔非法采矿点20处,依法查处越界采矿案件15宗,共计处以罚没款3032.3万元,移交公安机关处理5宗。出台石子生产加工企业扬尘污染整治标准“五规范”,对88家石子厂全部关停整改,未经验收决不允许复工生产。
坚持禁立结合原则,该县划定禁采区和集中开采区,从源头上实施生态环保防控。设立禁采区,对“三区两线”可视范围1000米内、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生态红线内、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禁止开采区,不得新立采矿权。设立集中开采区,对矿产资源比较集中、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区域,设立3处集中开采区。
此外,该县坚持按照“政策引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产业聚集、安全发展”的思路,对矿山实行总量控制,因地制宜开展资源整合,实现矿山数量明显减少、资源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推进了矿山产业绿色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栗晟皓本报通讯员毛同光在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村民段玉江家中,有这样一个账簿,上面记录着他一家20多年来的收支账目。“1998年我全家一年收入不到5000元,今年到现在...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