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莒县新闻 > 正文

赵立叶:萦绕一生的供销情结

来源:黄海晨报 2017-11-30 07:2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通讯员 刘平成 苑光乾

“听诊器(乡村医生),方向盘(乡村拖拉机手),比不上供销社售货员。当年在农村最吃香的3个行业,首先就是售货员呢。19岁那年,我当上了人人馋得要命的供销售货员,没成想这一干,转眼就是50多个年头了”。一打开话匣子,今年70岁的莒县库山乡邹家庄村赵立叶老汉,不禁感慨万千。

赵立叶个头敦实且头脑灵活,为人随和却不失原则。他所开的日用百货小卖店,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半个多世纪,在乡亲们心目中一直享有很高威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孩提时代的梦想色彩斑斓,戏称自己能当上作家,是受到儿时的“能够天天吃肉馅白面饺子”的理想所鼓舞。

仓禀实而知礼节。本质上,神一样存在的文学大家莫言的口腹之欲,和偏远小山村肉体凡胎的赵立叶毫无二致。今天说起过去,赵立叶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原来,当初干劲十足的他加入“供销合作”走上服务群众的初衷,竟与莫言神似,是为了吃上一顿“红咸菜就大饼”的理想“大餐”。

说起当年自己那理想的“大餐”,继而并执著地走上供销社售货员的道路,赵立叶讲了一个真实发生的,貌似笑话实则沉重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遭遇了罕见的大饥荒,史称“三年自然困难时期”。邹家庄这个小山村也不例外,缺吃少穿,物资匮乏。有一次,他跟着一帮人去公社驻地赶集,中午到供销社饭店里,准备打碗开水泡点自带的煎饼当午餐。无意中,饥肠辘辘的他发现有两个食客在这里用餐,每人手里拿块香喷喷的白面大饼,佐餐的是一碟供销社自己用酱油腌制的,颜色红彤彤、进嘴脆生生、足能让唇齿留香余味悠长的“红咸菜”。

回家后他跟伙伴们分享了这一“猛料”,也勾出了他们的“馋虫”。随后,这个有关“红咸菜就大饼”几乎成为那个特殊年代,青少年们的集体记忆和共同的理想“大餐”。同时,因为当时体制下,唯有供销社专营制作经销这些东西的缘故,后来在有机会选择自己的职业时,他一没选择去当民办教师,二没选择去当兵,1967年农历二月初二,赵立叶清楚记得这一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在库山供销社庄科门市部下辖的邹家庄代销店,当起了一名供销售货员。当时心里感觉上,基本实现了自己能吃上“大餐”的理想。

艰苦创业,热情服务,听党的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那个年代的鲜明特征。那些年,各村代销店收购的废品,要送到乡供销社去,回来时再带上需要补充的日用百货商品,而交通工具就是独轮车。年轻力壮的他毫不犹豫推起独轮车自己去送货进货。由于地处丘陵山区,往返公社供销社驻地东莞(那时东莞库山没分家,还是属于一个东莞乡)一趟,仅路上走的时间就要5个小时,负重数百斤货物,泥砂土路,上山爬岭,无论夏季还是冬季,总是大汗淋漓。

赵立叶识字不多,只是小学文化,但他凡事用心,聪明肯学,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负责,经营有方,踏实工作,赢得了乡亲们信赖和供销部门领导的好评,年年被乡供销社和县联社表彰。由于年代跨度大,仅这个代销店就搬迁了3次,除了不慎遗失的,现在老赵还留存了一部分奖品奖牌。从斑驳的字迹上看,比较早的是1980年的。

邹家庄村代销店一直就是他一人打理。其时村里的业务,主要开展代购(农民家中的废品)代销,后来也被称为“双代店”。老赵的店年度商品销售额高峰时达到8000余元,在全乡各村级店年经营额排名榜上总是名列前茅。现在看这数字太小,但别忘了那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个精壮劳力干一天农活,折算收入现金才两三角钱。

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出赵立叶健壮如牛的体魄。现在都是70岁的人了,老赵仍然眼不花耳不背,腿脚麻利,能开拖拉机能骑摩托车,还在和老伴精心经营着自己的日用百货店。

赵立叶一个人一个店,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乡村供销发展史。“这大半辈子,光乡供销社主任就熬了五任啊!”提起往事,赵立叶老人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刚干乡村供销售货员时,我接触的第一位领导是徐文和(音)主任,第二位是郑德杰(音)主任,第三位是王乃劳(音)主任,第四位是王德胜主任,第五位就是现在的周京介主任。”

改革开放以后,各行各业大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乡供销社把过去投入到邹家庄门店的6000元“垫底金”全部撤回,老赵这个门店开始了完全的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自主经营。

种德收福,乐善永年。勤勤恳恳服务乡亲大半生的赵立叶,妻贤子孝,生活美满。前年,上级有关部门根据政策,以“五七”工的形式,给这位见证了供销社兴衰发展巨大变化的忠实“老供销人”,办理了职工退休手续,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当年的理想大餐早就不合时宜了。如今,老两口每顿饭菜要端上桌四个碟子,吃的要讲究低脂肪原生态营养美味。同时,赵立叶毕生对服务事业的执著追求,突出体现在对子女发展的影响规划上。赵立叶和老伴宋宜英1968年结婚,风风雨雨近一个甲子,他们相扶相持恩恩爱爱,育有3女1子4个孩子。孩子们长大以后,根据子女的意愿,赵立叶先后指导帮助姐弟4人,在乡驻地开办了4家经营日用百货农资的超市。子承父业。赵立叶一家用实际行动延续了深深热爱着的供销服务事业,引导教育子女将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公买公卖、服务乡亲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城市建成区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改造

□记者栗晟皓通讯员张笑梅报道本报日照讯11月21日,记者从日照市环保局获悉,为进一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对空气的影响,提高油气回收效率,日照市环保局积极发挥督促监管职能,加大执法...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赵立叶:萦绕一生的供销情结)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