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向阳
面朝大海,以诗为媒。
12月30日,由日照报业集团(日照日报社)牵手中共日照市委高校工委、市文广新局、市财金集团、兴业集团共同举办的“新时代 新日照 新风采”2018日照新年诗会,在日照国际财富中心如期举行。
现场,为参与诗会征稿的获奖作品颁奖后,数百名诗人和观众以及网易直播在线的近7万名网友一起聆听诗歌佳句,朗诵者生动传神地诠释了多篇佳作,感染并打动他们的同时,也点燃了日照2018年度第一波全民诗情。
新时代——
用诗歌的语言为日照礼赞
“站在万平口,就像站在宽敞的凉台/海风吹来,大海在翻动/生活的每一页都是新的/那些美好的事物,动人的消息/与太阳有关,与你有关……”
这是诗会一等奖作品《大海翻动,每一页都是新的》中的诗句。和作者罗兴坤一样,大多参与诗会的诗人,都是将流淌胸间的家国情怀,倾注于笔下长长短短的句子。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日照市作协主席赵德发担任此次诗歌评选的评委,对此深有感触:“多数作品能够紧扣主题,放歌新时代,讴歌新日照,抒发新感慨。”“有的运用宏大视角,书写日照的巨大变化;有的从小处下手,抒发对日照的热爱。”
是的,2017年,奋进的日照最值得书写:收获“国家森林城市”,首捧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并以优异成绩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新时代日照前进的号角格外嘹亮。面对昂扬的日照,用诗歌的语言,礼赞这座城市,表达最深切的热爱,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成为此次诗会最大的共识。
新平台——
以诗歌的名义在这里相遇
75岁的陈国文最擅长古体诗,诗会上,他坐在角落里,倾听、感受、品读,旁若无人。
莒县的农民工孙守华一直坚持写诗,他指着诗会诗选上的《水调歌头·林水会战》自豪地说:“这是我的作品!”
报名参加学校诗词考级的宋若言告诉妈妈,诗就像窗外的雪花一样,很美!
诗歌不再是小众的阳春白雪,2018新年诗会这个崭新的平台,更是以诗歌的名义,让懂诗爱诗写诗的人相聚在一起。
据了解,此次新年诗会征稿短短20天,就收到来自北京、河北、广东、黑龙江等省份的420余位诗人的2000余件作品。来稿作者中既有全国知名诗人,也有普通诗歌爱好者,既有年过七旬的老诗人,又有喜爱诗歌写作的在校学生。
这确实是一份惊喜。参加诗会的张永军也是诗歌爱好者,他说:“近两年诗歌越来越热闹了。这次诗会不仅为诗人提供交流的平台,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让写诗、读诗成为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从而通过诗歌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新梦想——
沿诗歌的方向朝太阳奔跑
缘于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回应群众心底的诗意渴求,日照报业集团(日照日报社)牵头主办了此次新年诗会。
如今,诗会落下帷幕,当诗与远方涌动全城,“以阳光、大海和诗歌的名义,为日照的诗城品牌建设增辉添彩”,成为日照报业集团(日照日报社)的新年梦想。
“本届新年诗会的举办,既是日照迎接新年、体现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活动,也是2018年中国太阳城诗歌节的预演。”日照报业集团(日照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窦更勤在诗会上透露。
新时代、新事业、新征程,期待新的文化引领。“衷心希望诗人朋友们无愧于新时代的召唤,创作出更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品。”窦更勤说,“日照报业集团(日照日报社)作为主流新闻媒体,将进一步致力于搭建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传播平台”。
沿着诗歌的方向,期待来年再见。
新闻推荐
文明创建促发展 争先进位走在前 市财政局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
本报记者王帅通讯员李红雁11月17日,当日照成功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奖牌的消息传来,全市人民群情振奋。作为国内城市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