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霞 通讯员 林国强戚业菲
2017年10月初,随着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开进莒县工矿废弃地,这片荒废多年的工矿场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昔日的残垣断壁被拆除整理成平地,废弃土坑改建成的储水塘碧波荡漾,荒草院落变成层层梯田,田间道路阡陌纵横,排灌沟渠整齐通畅……100多亩的连片废弃地,经过3个月的整理复垦,平整疏松的土壤在阳光下散发着新生泥土的芬芳。
在此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砖厂,地势坑洼不平,杂草丛生,处处破墙残垣、垃圾遍地,满目疮痍。“眼睁睁看着这一大片土地,一年年只长杂草不长庄稼,真是心疼坏了。”莒县峤山镇东桥村村民谈到这片废弃的工矿地时,脸上难掩惋惜之色。
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用地紧张、耕地保护日趋严格;另一方面是大面积的工矿废弃地被闲置,复垦利用迫在眉睫。怎样变废为宝?莒县国土资源局通过开展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开始了一场“点石成金”的探索。
结合全县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该局突出对废弃的砖瓦窑、石子厂等用地的调查,组织专人逐地块现场勘查,查清每一宗地的权属、位置、地类、面积等,并对实施地块的可行性进行严格确认。在扎实调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峤山镇东峤村和东莞镇鞠家窑村等4个村4个地块列入莒县2017年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区,项目区总面积约193.3亩,其中,峤山镇东桥村项目区总面积约116亩,东莞镇鞠家窑村等3个村项目区总面积约77.3亩。
“先将垃圾清运走,对坑洼不平的地块进行平整深翻,把土地整理成比较平的缓坡,再通过外借土方、场内调土回填等方式,确保整个项目区全部覆土,覆土厚度在60厘米以上。”莒县国土局规划科科长王德兵边说边用铁铲铲起脚下的土壤,向记者展示土层厚度。“除了平整土地,我们还按照水浇地建设标准,要求施工方为复垦区配备了田间道路和水渠等相关设施,同时,将取土形成的土坑因地制宜改造成坑塘,确保日后耕作用水。”
目前,峤山镇东峤村和东莞镇鞠家窑村、北刘家官庄村、大石河村等4个村的4个地块完成了项目复垦,实际复垦总面积145亩,其中新增耕地139亩,修建农村道路4.7亩、沟渠0.3亩、坑塘1.3亩,复垦项目于去年12月12日顺利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既盘活了闲置工矿废弃地、拓展了农村用地空间,又改善了部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业发展后劲。”谈及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好处,莒县国土局党组成员、挂钩办主任王同仕指着眼前地平、路直、渠通的新景象说高兴地说。
此外,复垦出的工矿废弃地将置换成同等面积的增减挂钩指标,既缓解了用地指标紧缺压力,又增加了耕地面积,是一举多赢的惠民好政策。“等到开春,地里将重新长出庄稼。”望着这片新生的土地,东桥村村民嘴角绽放出笑容,仿佛已经摸到了不远的将来那沉甸甸的收获。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王秀杰)近日,莒县东莞中心小学举行了新教育成果展。东莞中心小学秉承“用爱心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爱育爱、以文化人”的治校策略,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开展“晨诵、午读、...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