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文娟 杨洪于
在莒县峤山镇,有这么一条扶贫路,它作为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项目,2017年项目实施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天路”,这条路长37.408公里,覆盖21个行政村,其中有19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受益人口1.6万人。它把党和贫困群众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连心路”。
开通山区路,要筑造民心路
彩票公益金项目采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生产路建设同步进行的方案,聚力解决该地区用水难、行路难问题。项目实施后,传统农业方面,粮食亩均可增产8%,区内增产粮食约65万公斤;林果业方面,以全市林水会战为契机,在项目区大力发展林果业。
“以前俺村只有一条土路,村民进出很不方便,庄稼地里缺水,全凭靠天吃饭。今年彩票公益金项目,为村里修了路建起塘坝,俺们庄户人家受益太大了,今年我家种了一亩大姜一亩芋头,收入25000余元,比去年收入提高了5000元,俺这心里甜得很。”峤山镇北涧村老党员穆京发高兴地说。
以前大石头片区穷在产业,困在山路,难在缺水,这次打通了环山路,并修建扬水站3座、蓄水池5座、塘坝29座,极大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这条道路联系着百姓生活,是一条民心路、幸福路。
开通山区路,要找准致富路
特色产业是以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自主创新,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力量是区域脱贫的有效方式。
徐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其东在入村调研时发现,村里有很多妇女烙煎饼的手艺非常好,且地瓜加工烙出的煎饼口感好,他当时就思考,如果能通过电商平台卖往全国各地,将会有效帮助贫困户增收。
2016年,从省财政争取到特色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用于地瓜加工产业项目,成立地瓜深加工合作社。从2016年11月底,合作社开始生产地瓜煎饼。市场销售火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储存的地瓜很快加工销售一空。2017年,合作社未雨绸缪,利用村里闲置的姜窖,在冬天来临之际,提前收购储存地瓜2万公斤,同时开发出玉米、小米面煎饼等新产品,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
村民穆振菊是徐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煎饼合作社成员,闲暇时间她会到合作社烙煎饼。谈到烙煎饼,她高兴地说:“这样我既能照顾家庭,又不耽误地里的农活,不出村就能赚钱。”
目前,徐家村地瓜合作社一天能加工1000多公斤地瓜,生产200公斤煎饼,日产值3200多元,解决了村内32人的就业。小煎饼做出了大市场,让山沟的地瓜深加工成为了村民脱贫增收的好项目。
开通山区路,要抓好党建路
无论是扶贫环山路群众征地工作以及项目建设、监督工作,还是在一村一品、一山一品的产业发展上,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支部发力。包村干部、“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合力构筑坚强支部班子,凝聚党建力量,众人一心,为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谋路子,是莒县峤山镇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是莒县峤山镇抓党建促脱贫的有效经验。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统领作用,引导农民合作社帮带贫困户“抱团”创市场,实现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让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往年打下谷子,就愁着咋卖出去,如今支部给我们建起扶贫合作社,俺种了一亩来地,产了600多斤谷子,6块钱1斤,都收走了,真是省事了不少呢。”南涧村贫困户李本旺满脸笑容地说道,不仅如此,据了解合作社吸纳该村贫困户入股,采取股权量化的分红模式,每人领取分红744元/年。
在扶贫环山路上,农村党支部这一神经末梢被激活了,群众的热切响应,村党支部的积极作为得以体现。党支部建在村里,保证了党最有效的凝聚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新闻推荐
“30年,10000多个日夜,我没想到还能和女儿再见面。”小韩的母亲说道。莒县招贤镇的佟姨一见到丢失长达30年的女儿,早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了。日前,在日照市、县、派出所三级公安机关的不懈努力下,2周...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