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思想藩篱拧开创新创业“总开关”,纵深推进向自身“动刀子”,融合共建跑出持续发力“加速度”———本报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辛有东吕凤臣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岁末年终,莒县交出这样一份改革答卷:174个改革方案、53个具体改革方案、27个改革实施意见,各项领域改革框架“四梁八柱”拔地而起;15条工作线、12个指挥部,10个专项改革小组、8个产业招商组,为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增长10.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2亿元、可比增长31.7%,增幅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
——这是2017年来,莒县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所呈现出的蓬勃发展状态。该县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推进各项改革,集聚起了加快发展的澎湃动能。
“革除障碍、转变作风、激情创业”新一轮解放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拧开了莒县创新创业的“总开关”,迸发出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一年多来,莒县相继开展了领导运行机制改革、经济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督查落实机制改革、用人机制改革、民生事业领域改革……重点突破、纵深推进,向自身“动刀子”。
“刀刃”向内,打破利益藩篱。持续推进效能风暴,在全市率先设立“行政审批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服务上做“加法”,在审批上做“减法”,构建起项目推进“绿色通道”,27个部门、258项审批事项集中审批,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营造出浓浓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
深化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招商引资机制改革,引导企业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绿色发展。新组建城投、国有资本运作公司、土投、林水集团等8家投融资平台,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实现融资140亿元,为棚户区改造、化解融资风险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基础教育、公立医院、公交一体化等民生领域改革持续发力:“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工程开工47处,完成投资5.35亿元,青岛路小学等18处学校投入使用;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实行教师“县管校聘”、教职工全员竞争上岗,教育活力不断增强;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完成,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体系稳步推进;城乡公交通车,2块钱走遍莒县,3块钱直奔大海。
考核“指挥棒”引导干部队伍形成“一池活水”:去年,莒县进一步完善乡镇“5+X”、县直部门“2+X”考核机制,每年两次现场观摩、实名制打分,按成绩排位次,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这场势不可挡的改革发展面前,莒县“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动人场景随处可见,在海汇新能源电动车项目建设现场,在古城管廊施工内部,在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塔吊上,在一辆辆来回穿梭于工地的运输车里,一个个项目成为一张张生动答卷。
新闻推荐
打一场城乡联动的“绿色战役” 全市林业会战重点工程现场推进会侧记
本报记者解友财从“市级文明村”莒县桑园镇梭庄村到集种植、生态养殖、休闲娱乐、乡村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丽青山景区封山育林现场;从进行森林抚育的宝珠山风景区到打造“三生三美”美丽乡村发展...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