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笃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如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自2016年2月成立以来,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在创业发展的同时,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社会责任,依托集团多元化业务优势,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易地搬迁让贫困老村“蝶变”美丽新村
“听说要分房子,远在千里之外打工的年轻人也赶了回来,都想挑个好位置。”2017年12月7日,莒县库山乡大福照村像过年一样热闹非凡,村民们一大早就聚拢到村文化大院,按顺序挑选着各自中意的新房。
作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曾经的大福照村几乎没有村容村貌可言。而从土坯房搬到“小别墅”,这更是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如今,在距离老村一路之隔的地方,一排排两层小楼整齐排列,青瓦白墙、精致素雅———这正是由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通过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该集团充分论证、科学规划,为村民建设了高标准安置区。
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统一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统一引燃气入户……种种变化让沉甸甸的幸福感“撞”入了村民怀里。
土储集团还将把原先老村的地方恢复成耕地,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丹参、黄芪、蔬菜等特色农业,夯实脱贫攻坚的产业基础。村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在农业基地打工领取工资,进一步增加收入。
事实上,自土地储备开发集团成立以来,全市已经不止一个贫困村享受到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带来的“幸福”收益。截至目前,该集团已实施易地搬迁项目5个,涉及11个村,总投资超过6亿元,建设安置房2800余套,让7900余名农民从过去的土坯房搬进了幸福新居,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新村。
土地整理让“种地”重新成为潮流热词
马亓河东村位于中楼镇驻地西南约6.5公里处,以前这里耕作靠天吃饭。变化,肇始于其耕作条件的改善。自2016年以来,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将中楼镇回龙山流域7个行政村小而散、基础条件差的农田纳入土地整理整治范围,通过“大改小、弯改直”建设高标准农田。
在回龙山流域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储集团不仅将土地深翻四十厘米,让原本贫薄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对塘坝扩容加固将水调到了山上的田间地头,还在原本无法进入的深山里开辟出了16.5公里能通汽车的水泥路,一并完成了护坡、地堰、管涵、板桥、错车台等相关配套设施。
贫地变沃土,回龙山流域6587亩土地,就这样被彻底唤醒。从前,“山路不好走,水也上不去,种地完全靠天吃饭”;如今,“山路好走了,水也跟上了,土地变肥沃了”,在土地整理过后的回龙山流域,“种地”重新成为农民口中的潮流热词。
不仅如此,依托回龙山北麓优越的自然环境,生态旅游项目也循着回龙山流域脱胎换骨的脚步落户于此。项目的落地,又进一步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
溢出效应,就是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这一经济学上的概念,同样适用于土地整理项目。它不仅使得耕作基础得以改善,还推动了农旅深度融合、产业链延伸、农民增收乃至生态改善。
“让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让项目建设更加有序、让城市发展更加美好。”在成立之初,土地储备开发集团便围绕土地主业确立了这一发展梦想。两年来,他们已启动土地整理项目10个,总投资1.23亿元,整治规模6.58万亩,惠及30余个村庄,不断释放土地红利,让农业更有奔头,为农民打开了通往美好新生活的大门。
绿色产业让绿色生产带来幸福美好生活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就是要以绿色产业作为强劲支撑。
自成立以来,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大力发展新能源光伏、装配式建筑等绿色产业,既重视快速发展的紧迫性又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打造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结构,不断满足贫困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利用闲置屋顶赚取“绿色收益”,光伏发电照亮了村民幸福生活。2017年,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启动“光伏惠万家”户用光伏系统推广活动,通过协调银行贷款,已帮助200余户农民实现“0首付”安装户用光伏电站,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大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该集团还大力发展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先后与后村镇、南湖镇签订扶贫资金投资协议,每年返还投资收益近30万元,为贫困地区带来可持续的稳定收益,以光伏项目实现“造血式”扶贫。
节水80%、节能70%、节地20%、节材20%、节时70%、人工节约50%,项目垃圾减少约80%,建筑生产力提高35倍……这是装配式建筑对比传统建筑方式得出的惊人数字。
去年,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成功招引了日照市首个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国丰远大装配式建筑基地,为推动日照市建筑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活水”。
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装配式建筑是继家电、汽车后的第三大容量的制造业,可以带动部件生产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新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再造和增加就业。
奋斗创造伟大,幸福属于人民。
谋民生之福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做强优势产业,以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为基础,发展美丽经济,让青山绿水之中的人民群众幸福梦逐步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江雪通讯员王若飞孙京春“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呀,不用自己花钱,政府全给修好了。我们这个小区已经30多年了,现在的配备跟新小区一样了。”临近春节,看着小区的巨变,家住莒县银丰化工厂家属...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