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江雪?通讯员?辛有东?吕凤臣)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莒县峤山镇房家村生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一垄垄绿油油的姜苗长势喜人。
“再过个多月,这些大姜就可收获交付到预定的客户手中。”该村姜农房迎经告诉记者,在种植过程中,他们始终按照“峤山大姜”这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每年能收获两茬大姜,产品供不应求,实现了效益翻番。
“峤山大姜”品牌的成功打造,折射出莒县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的成效。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构建农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从依靠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兴农、品牌富农的动能转换。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该县相继出台了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等扶持办法,对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农产品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同时,鼓励企业建立自属标准化基地,加强基地管理,并对符合条件的基地给予奖补,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品牌的积极性。目前,该县已有20个省级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6个市级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
“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生产,我们的产品全部销往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年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莒县鑫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朱庆春告诉记者。为引导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莒县制定出台了滑子菇、丹参等10余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同时,该县还专门成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综合服务平台等,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及品牌产品抽检力度,加快打造“莒县的、放心的”农业品牌。目前,该县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11个。
该县还通过挖掘特色资源,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了以陵阳镇、招贤镇为中心的反季节蔬菜,以小店镇为中心的绿芦笋,以峤山镇、桑园镇为中心的大姜,以果庄镇、小店镇为中心的大棚油桃,以夏庄镇为中心的绿茶,以库山乡为中心的中药材等十几个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为发展农业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截至目前,莒县农产品中已有绿色食品122个、有机食品13个、有机转换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54个,莒县丹参、莒县黄芩、莒县南涧小米、莒县绿芦笋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张建锋郑丽娜)“昨天首批产品刚刚发往宁海得力集团总部,总共200件,大约6万本,作为全国各地得力分销处的样品。”3月13日,在日照海川文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总经理卢世华介绍说。...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