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管玉杰 通讯员 肖翔太
“伙计们加把劲,赶紧装箱,下午还有3家单位来团购咱的小柿子呢......”3月20日,一簇簇通红的小柿子映着一张张笑脸,莒县龙山镇扶贫大棚承包户正与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以来,全镇抢抓地缘优势,结合打造“一万三千四大园”计划,提品质、阔销路、借位发展“三轨并行”推动扶贫大棚建设项目,全年实现净收益36.8万元,使贫困户人均受益530元,让龙山农家陆续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
为持续性保障果农利益,今年,龙山镇继续多措并举,建立“三系合一”模式,打通了一条就地“造血式”扶贫路。该镇通过“设施农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模式,以帮扶资金作为贫困户股金入股,将段家河、薄板台、王家山等村贫困农户纳为会员贫困户持股分红,同时充分发挥龙山农业合作社、段家河劳务协会作用,鼓励贫困户参与到生产环节。这种既赚“薪金”、也拿“股金”、还收“租金”的效应,让龙山镇的扶贫大棚实现了“一地生三金”,以复合收入为脱贫增添了持续助力。
除在当地开展生态采摘外,该镇与日百集团签订了“农超对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帮助果农抢占市场高地、保障畅销。目前,该镇扶贫大棚所产的草莓、圣女果已现身日百集团下的各大超市,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龙山果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千亩菜园\’片区建设恒温库、果蔬分拣配送中心、农产品深加工车间,提升圣女果、草莓等水果精深加工能力,依托省农高区,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龙山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江雪通讯员辛有东吕凤臣)“现在我们正抢抓天气回暖有利时机,加快项目进度,力争6月份完成厂房建设。”3月末,在莒县海右浆纸搬迁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现场,该企业负责人李玉敏正在督促加紧施工...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