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互联网模式融入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中国淘宝村”品牌,过亿元投资向美丽乡村、环卫一体化、教育等民生项目倾斜,莒县阎庄镇———本报记者 刘江雪通讯员 刘冠男 吴志林
怎样以项目建设拉动镇域经济转型发展?怎样让更多人更平衡分享发展红利?怎样以发展的眼光尽快实现精准脱贫?今年以来,莒县阎庄镇紧紧围绕全县“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和打造“一强三名”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奋斗目标,以“六种观念”为引领,积极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机遇,引发出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民生事业迅速发展、改革红利不断扩大的蝴蝶效应。
新支点撬动新旧动能转换
去年,阎庄镇渚汀村和徐家当门村获评中国“淘宝村”称号,成为全市首次获此荣誉的乡镇。在此基础上,今年,阎庄镇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工程,打造“淘宝村”“淘宝镇”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镇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的创业孵化基地内,各家小微企业、淘宝商户无偿享受着办公交流、产品展示、信息培训等服务,在扶持和培育中一步步发展壮大,为后续发展积攒了新生力量。此外,投资1.5亿元、占地96亩的莒县第一家农村电商产业园项目已基本建成,并入驻企业十余家。目前,全镇已培训8期电商学员,共计400余名,发展淘宝店铺500多家,交易额达6600万元。
依托大米、芸豆、芹菜、西红柿、猕猴桃等绿色食品认证品牌,充分发挥“市场牵引”“电商经济牵引”等作用,该镇创新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机制,打造“基地+合作社+电商”循环农业产业链,打响了安全、放心、绿色阎庄农产品品牌。
在此基础上,该镇流转土地240亩,总投资1400万元,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56个,投入90万元配套建设高标准蔬菜批发市场一处,确保产得出、卖得了、收益高,拓宽农民增收空间,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
紧扣实事做大“民生蛋糕”
产业发展的同时,改革红利在阎庄镇的土地上被均衡放大地回馈着每一位居民:投资200余万元深入开展美丽文明乡村片区打造、村庄“星级化管理”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投资400万元完成城镇风貌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提升城镇新形象;投资8263万元打造可容纳500户群众入驻的19栋居民住宅楼已全部分配到户,小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投资1063万元建成中心初中综合楼、公寓楼二期项目,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实现教学、办公、住宿全部楼房化,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并有效解决了大班额问题。
结合全面推进河长制、清清河流行动,该镇大力实施洛河、沭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共完成树木采伐1270余亩,并拆除违建房、养殖大棚,关停沙场等。同时,充分利用洛河、沭河河道内侧土地高标准规划发展桑园500亩,栽植绿化苗木600亩,将洛河、沭河沿岸打造成为“生态长廊”“经济长廊”“观光长廊”。
“畅美道路”行动方面,该镇进行路肩陪护15.07公里,水渠加高2.4公里,路宅分离1.1公里,绿化21.43公里。
为了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路径,做到因户施策、精准扶持,该镇深化镇村干部贫困人口帮扶责任制,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包靠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险资金全部由镇财政负担,实现了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全覆盖。
同时,该镇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民政救助政策,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畴。举办就业培训班8期,培训贫困人口24人,自主就业8人;设立公益性岗位10个,聘用14人为保洁员;在创业孵化基地、中和服饰、翠源蔬菜种植基地、绿天使果蔬种植基地设立扶贫车间4处,带动贫困人口29人就业,利用渚汀村电商品牌优势,搞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流转土地46亩,建成高标准扶贫果蔬大棚12个,租金收益全部用于帮扶镇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完成41户53人脱贫,圆满完成了全镇既定的脱贫目标。
新闻推荐
莒宣平新时代催人奋进,新思想引领未来。莒县总结表彰暨“新时代、新观念、新跨越”解放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一声号角,吹响了该县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进军令。站在我国经济由高速...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