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照 今日五莲 今日莒县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今日莒县 > 正文

这曾是一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艺,一个挑子,一头家伙什,一头烧水炉,小小一方天地,“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刮脸行云流水般还人一片洁净整齐的“脸

来源:黄海晨报 2020-07-08 09:41   https://www.yybnet.net/

全媒体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 贾立明

洗头、剃头、刮脸、剪鼻须、掏耳朵……提起这些关键词,还能够脑生回忆心生感慨的,大概得往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群里数了。这是属于老一辈时代的理发经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各种新潮的理发店多起来了,“剃头”这个词也逐渐被雅观的“理发”所取代,慢慢又被更加雅观的“美发”所取代,到今天,“造型”这个词,对以上几种称呼兼容并收,占据了主体地位,而剃头匠,和他们的剃头挑子,也仅仅能在哪个逢“大集”的时候,偶尔露上一两面。

在爷爷那辈人的回忆中,剃头是这样子的:剃头师傅都是用一根扁担挑着全部的家什,一头是一个小火炉子,一头是一个脸盆架,架子上永远挂着一块油乎乎的牛皮板子,是用来打磨剃头的刀具的。架子的下面是一个小铁盒子,里面盛一些火碱。

再就是在扁担上挂着一个同样油乎乎的帆布搭子,里面有好多的小布包,分门别类地包着剃头工具。小火炉是从中间烧木柴的,人们都叫它穿心壶,烧水特快,即使剃头师傅转换剃头地点,小炉子也不熄火,永远冒着丝丝的烟和热气。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很形象地道出了这个特点。

“毫末技艺”关系着大家的“脸面”

曾经,莒县的农村跟中国大多数地区一样,经常有剃头匠走街串巷,若是赶上“逢集”,那师傅将摊子一支、火炉一烧,也是忙得一天停不下来的节奏。

平时,人们怎么知道剃头师傅开始营业了呢?据一些有年纪的老人讲述,剃头匠来到村子里,找个背风处,把剃头挑子一放,用一个破铝盆子或者是搪瓷盆子打来一盆子水,这就算开张了。———很少吆喝,也不敲打脸盆,但是这“热度”就像烧沸的滚水,四散传播开来,有需要收拾“脸面”的,抽空就赶去了。

“剃头是不会用推子的,都是用刀把细长的刀子,农村四十岁往上的男人几乎没有留发的,都是用刀子把头刮得干干净净,如同一个青葫芦。”在莒县县城“四关”一些老人们的回忆里,那个年代农活儿多,也没有什么洗头膏一类,剃光头是最好的保持卫生的办法。

剃头是个技术活,所以能敞开了摊子留在行业内的,多数都是上了年纪、有经验的匠人。

莒县按农历把大集排好顺序,顺着日子在不同的乡镇逢集。而剃头师傅们主要赶逢集做生意,平时走街串巷也都是在赶集的来回中捎带上周边村子。

村里上了年纪不方便到集市剃头的,就会等剃头师傅上门服务。时间久了,什么时候到哪个村子,为哪些人剃头,很有规律,剃头师傅和那些服务对象相处得十分熟悉,如同现在的年轻人做个头发造型要选自己的“托尼”一样。

关于“国营理发”的最后记忆

“我小时候所谓的剃头,都是找这些剃头师傅,那时候用推子。剃头推子看起来很精致,镀着明亮的银色,但是这精致的东西一点也不能打消对剃头的畏惧,凉丝丝的推子在小脑袋上来回爬可不是什么好享受的。最可怕的是推子不锋利了,三两下就会拽下来几根头发,痛得要命。”在现如今四五十岁人的记忆中,关于剃头的回忆有了变化:在他们的记忆中,那块围巾上好像永远都沾满了大人硬硬的头发渣子,围在脖子上把肉都刺得发疼。更甚者,有些小孩子剃头时候几乎都是哇哇大哭,家长在一边使劲地按住小孩子的头,剃头师傅拉开架势赶紧推,几番下来,大人孩子都是一身汗,遇到极度不配合的孩子,经常是把头剃得如“狗啃”一般,孩子便顶着这样的头发被玩伴取笑上好久。

时代在发展,当剃头师傅手中的剃刀演变成推子,那两头弯弯的挑子也逐渐找到了栖身之所,扩大驻守为“国营理发店”。

曾经一段时间内,莒县城的理发馆都挂着“国营”二字。在一些老莒县人心里,对于位于目前的向阳路和浮来中路交会处东北角出的那家国营理发店还保留着比较深刻的印象:“门口朝西,里面摆着四五个理发的铸铁白漆椅子,中间是油亮鼓面的硬硬的人造革还是牛皮的,感觉很气派的样子。大人理完发如果需要刮脸,理发师傅会把下面一个机关用脚踩一下,咔咔几声响,这椅子就能放成近乎平状。每一把椅子对面的墙上挂着一个大镜子,俗语叫‘照背’,站着转一下身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背。”

那个时代,从事理发行业的师傅地位不低,因为理发行业属于商业局名下的饮食服务公司管理,理发师傅当然也是端着“铁饭碗”的国企职工。国营理发店,就是那个时代最Fashion的场所。

难得一见的手艺成为时代印记

如今的美发造型行业发展得红红红火蓬蓬勃勃,美发、造型用的工具已经是自动化、智能化,能够驾驭的领域也拓展到洗剪吹、烫染护,甚至接发、植发等等高端服务也随着市场需要相继推出。

如此情况下,状如耄耋老人的“剃头”行业,已经极少有用武之地,能用过去那把明晃晃的剃头刀的剃头匠也是少之又少。偶尔在农村大集上,甚至需得在“年集”上露上一面的剃头匠,已经十分罕见。

去年莒县龙山镇的年集上,还有这样一位老人,苍老的面容,干枯粗糙,甚至皲裂了几道血口子的手,守着一个小小的摊位。过往行人好奇的多,坐下来理发的少。用一位逛大集的顾客的话来说,就是:“这么冷的天,要在外面洗头,再刮来刮去,感觉不适应。”在随便走进一家美发店就能享受躺式洗发、洁净理发的现如今,让顾客再去集市上“剃头”,基本不大可能。

基本上,现在只有七、八十岁往上的老人还是喜欢找这些老手艺人剃头。所以个别还坚持去集市上摆摊的剃头师傅,一单生意下来七八块钱,这几乎是“摆了个情怀”,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干了一辈子了,放不下。”

也许是看着街上的理发店、美发院、造型设计中心都没这个手艺,而有些个老人还念念不忘,“为了他们,我也能坚持。再说,干一行为一行,我也喜欢做这个。”

那一盆一盆的热水、一刀一刀的刮剃中,既有对自己毕生职业的情怀热爱,也充满着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回忆。也许,更加让他们不舍的,是这是一个没有了未来的职业:“年轻人没人干这个,苦不说,主要是越来越没生意了。”

人终会老去,这些正在“老去”的剃头匠无论手艺如何精湛,终究无法和前卫时髦的理发店相抗衡。时过境迁,“剃头”和与之相关的点点滴滴,便渐渐凝固定格在了一帧帧照片里。

新闻推荐

出行提前规划 高考期间日照对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郑玥又是一年考试季,今年日照市共有16661名考生于7月7日-10日参加夏季...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业务培训提技能2020-07-08 00:55
共抗疫情日照有我2020-07-08 09:34
评论:(这曾是一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艺,一个挑子,一头家伙什,一头烧水炉,小小一方天地,“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刮脸行云流水般还人一片洁净整齐的“脸)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