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田文阁 韩崇伟
一提开胸手术,使人立即联想到巨大的手术切口,及伴随的剧烈疼痛,患者不敢活动,不敢用力咳嗽,恢复后遗留很大的斜形切口瘢痕,还有切口部位的酸胀、麻木感和患侧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因此,多数患者对开胸手术心存恐惧。但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胸部手术已不再如此痛苦、可怕。
近日,市人民医院使用微创技术为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顺利实施全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切口采用3孔法,手术2小时30分,出血仅60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一天已进食及床上活动,约五六天后就可出院。
传统开胸手术需在胸部开一个20至30厘米的切口,有的还要切除肋骨,创伤大、较疼痛,常留下难看的瘢痕,2%的患者术后存在持续一年以上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疼痛,4%的患者有上肢残疾,并且40%的患者存在轻到中度持续不适。
即便近年来开展的“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皮肤切口也要8至10厘米,仍要切断胸壁肌肉,切开两根肋骨间的肌肉,将肋骨撑开,使切口宽到10至15厘米。
以上两种术式,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创伤,术后疼痛重、恢复慢。
全胸腔镜手术是完全在电视胸腔镜指引下操作,通过在胸壁打几个1至3厘米的“钥匙孔”,将连有摄像头的胸腔镜和相应手术器械伸入胸腔,在纯屏幕下手术。
相比传统开胸手术,由于不切断胸壁肌肉,不撑开肋骨,胸腔镜手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和患者的呼吸功能,以较小创伤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患者因切断肌肉、肋骨等术后伤口疼痛、麻木、上肢活动障碍、不敢咳嗽、不敢活动、引起血栓等易导致的并发症,减少了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机械、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刺激和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剂量、时间,术后遗留慢性切口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术后1至2天即可下床活动,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肺功能情况和活动能力均优于常规开胸手术患者。
同时,由于没有巨大切口瘢痕,易为年轻患者接受。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是年轻患者的常见病,过去这些病的患者,因传统开胸手术胸部多处引流切口,引流时间长,极易引发局部感染留下清晰可见的瘢痕,而对此心存顾虑。如今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消除了他们的这一担心。
此外,部分因肺功能低下而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也因此获得了手术机会。
据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费立聪介绍:1992年,美国最先出现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但直到2003年,全美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不足5%,这反映了全胸腔镜下实施肺叶切除的技术难度、专科医师成长的漫长历程。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急剧增加,采用胸腔镜技术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越来越具吸引力。如今,全美20%的肺叶切除通过胸腔镜手术完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人民医院在周边地市中率先引入微创技术,已成功开展了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肺结节活检切除、双侧自发性气胸等手术。此例手术的成功,填补了日照市空白,标志着日照市胸腔镜微创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蕾 通讯员 范伟)8月20日,记者从市质监站获悉,按照全省总体部署,从今年开始,日照市将利用3年时间对当前影响住宅工程主要使用功能的渗漏、裂缝、电气、水暖四大类十二项突出工程质量通病...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