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孙巍 李剑 本报通讯员 张道伟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日照经济生机勃勃。贵而不骄,富而思农,日照始终没有忘记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把三农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点和倾斜点。惠农投入的增长速度成为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的领跑者。
日照市财政把惠农财政作为“核心财政”,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进每一个山坳坳,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公民待遇。三年来,投入惠农资金50亿元,年均增长27%,超过全市GDP、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综合经济指标的增长率,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增长率。
7月23日,记者走进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大片二层小楼展现在眼前,崭新明亮,错落有致。大街小巷道路全部硬化,宽敞美丽的街心公园堪比城里。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半前,下元一村还是一个散落在乱石坡上、连吃水都成问题的旧山村。三年来,市区两级财政投资500多万元,扶持下元一村实施整体搬迁,规划建设了标准化的新村居。村民只花6万元就能住上近200平方米的二层楼。对孤寡老人、困难户还特别制定了帮扶政策。
村民秦玉保家有四口人,儿子儿媳住上层,老两口住一层。他告诉记者,他家原住在山坡上,是几十年的老房子,行路难,吃水难,看病更难。过去是挑水吃、抬水吃,如今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过去做饭烧秸秆,如今烧上液化气。
村子搬迁后,腾出了1000余亩土地,在财政扶持下,统一复垦后已新建了600亩优质茶园。
农民的需要,就是惠农财政的方向。
孩子上学,百姓最关心。自2007 年春季起,日照全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2009年,共安排资金8188万元用于全市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惠及在校生2.9万人;安排资金946万元,对全市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惠及在校生4200余人。2007—2009年,共安排资金25626万元,为全市24.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503处农村中小学校提供了公用经费保障。
农村的弱者,是弱中之弱,最需要政府呵护。
为提高低保户生活水平,低保标准由每年1000元提高到13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400元。今年上半年,为318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经济适用房补贴2300万元,为530户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房补贴。“共享阳光惠残解困”工程使3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得以改造。
富农先富产业。
作为“北方绿茶之乡”的日照,茶产业是全市十几万茶农的依托。财政投入大量资金补贴优质茶园建设,补贴良种,补贴新建茶园和龙头茶叶合作社。由于财政引导,日照茶园总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茶叶年总产量达7000吨,(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滕兆文王康传)近日,从日照港集团外理公司连传捷讯:木材年累计理货量、月度理货量和检尺量三创记录。截至8月10日,外理公司木材理货量累计超过130万方,突破去年木材理货总量。尤其是7月份...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