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须宾 滕振华
岚山,发展势头不减:1—5月份,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4.74亿元、同比增长44.2%,实现工业增加值93.49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7.61亿元、同比增长11.6%,利润总额29.14亿元、同比增长27.5%,利税40.66亿元、同比增长20.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22亿元、同比增长3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等经济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高速发展的同时,岚山一季度全社会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企业万元GDP能耗分别降低了6.1和1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了4.28个百分点。
探寻数据成因,我们看到了由一项“咨询成果”、一张“路线图”、一份“红头文件”串联起的“转调”大局。岚山区从战略咨询、调研考察、政府引导入手,明晰发展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科技创新,以最基础的环节引领了最大的战略调整。
一项“咨询成果”托出“三大布局”
临海靠港,岚山最大的优势。
但相对狭小的空间内,港口怎样摆布、产业怎样发展、城市怎样建设?最大的优势一度成为岚山最大的烦恼。“岚山烦恼”的解除从一次国际战略咨询开始。2008年,岚山邀请英国ATKINS设计集团、美国KSK设计有限公司、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等国际咨询机构,以港口规模、环境容量为基础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围绕岚山产业结构、港产关系、产城关系、港城关系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探讨。
以长达200多页的战略咨询成果为指导,岚山以阿掖山为中心确立了东部港区、南部城区和北及西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带“两区一带”的三大空间布局———
全力拓展东部港区岸线,集中集约用海,纵深推进10公里,短短12.8公里港口岸线上,形成了装卸散杂货物的南港区,布置大型液体化工码头的中港区和山东精品钢基地专用港区的北港区,目前已建成10万吨泊位1个、10万吨以下泊位15个,在建30万吨泊位2个、10万吨泊位2个,远景规划吞吐量3亿吨。
科学拉伸南部生活岸线,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多岛海滨海新城区,以“显山、露水、亲海、增绿”为目标,通过引入运河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靠海不见海、见海不好看”的局面,亲水岸线由原来的4公里拉伸到29.2公里。
在北及西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带建设中,沿岚山疏港大道和坪岚铁路由东到西、由海向陆、由重及轻纵向延伸,重点发展钢铁及配套产业园、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木材产业园和临港物流,形成了以蓝色经济为主导的高端临港产业聚集带。
一张“路线图”升级“四大产业”
岚山设区晚,但临港产业起步早,设区前临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7.6%。
规模有了,但集群化、精细化、精深化、科技化层次很低。尽快提升临港产业层次成为岚山转方式、调结构最急迫的任务。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岚山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调研18次、外出考察6次,调研考察成果最终变成了一张临港产业升级“路线图”:钢铁产业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由仓储运输向炼化及精细化工迈进,木材产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挺进,食品药品产业由传统型向高新技术型嬗变。
遵循“路线图”,岚山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延伸、项目配套跟进、空间布局集中”的现代临港工业体系———
严把入口“选”项目。创新建立项目综合评价机制,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选择“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钢铁、化工、木材、物流等重点产业,集中开展招商活动。1—5月份,全区共招引项目143个,实际到位资金35.39亿元,同比增长24.8%。
完善园区配套“聚”项目。重点发展钢铁及配套产业园、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木材产业园、食品药品工业园,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入1.17亿元对路、水、电、通讯等进行了配套,提升了园区的聚集承载能力。
扶持现有企业“强”项目。建立健全包联企业制度,加强对175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分类管理,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融资和争取各类扶持资金、专项基金和优惠政策。1—5月份,协调资金12.01亿元,同比增长61.3%。
1—5月份,岚山四大临港产业实现产值263.3亿元,同比增长79.8%。
一份“红头文件”引来“十六个攻关项目”
在山东日照焦电公司采访,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科技创新,研发出10多项具有自主产权的专利技术,并成功输出至巴西、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外企业,仅技术服务就获利上千万元。今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清洁型焦炉焦电关键节能技术研究”项目实施后,余热回收率将达到81.65%。
山东日照焦电公司“科技之路”的起步从岚山区委、区政府的一份“红头文件”开始。
2008年,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岚山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每年安排3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生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程实施;2009年又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近年来,全区各类企业投入资金5.6亿元进行技术开发利用,有1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今年,岚山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6项,为历年之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牟薇 厉敏)8月9日,日照市首期风景园林大讲堂开讲,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高翅教授应邀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作了《守卫自然和文化的风景园林》的报告,并热心解答了与会...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