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均薇 通讯员 杨斌
今年上半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3亿吨,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
在过去的五年里,日照港开港20年突破亿吨,成功抵御金融危机,四年翻一番、再造亿吨港,集装箱过百万标箱,港口完成了从小到大的“撑杆跳”。
“十二五”期间,日照港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在加快建设中调整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不断增强港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从大港到强港的转变。”日照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如是说。
转变,成为日照港“十二五”发展的关键词。
从“装卸经营”到“港口运营”
“这是刚刚与新加坡裕廊港合资的码头公司,这是与中石化合资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站在港口展览馆的巨大沙盘前,听着讲解,日照港发展蓝图尽收眼底。过去5年,日照港探索形成了一条适合行业特色和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通过股票上市,3次融资32.5亿元;通过合资合作,争引20多亿元发展资金,日照港有效突破了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今后5年,日照港将探索明确为“产融结合、资本运作”的发展模式,即在做好装卸经营的同时,高效“运营”港口优质资产,继续做大上市公司,并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本运营,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佳运营效益。
“运营港口资产,不单单是为了获取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靠大连强,提升港口在物流链、产业链条中的战略地位和话语权,提升港口国际化管理水平。”杜传志认为。
与中石化、中石油开展合作,日照港着眼的是融入国家石化能源运输板块;与晋冀鲁豫铁路公司推进煤炭运输合作,着眼的是形成路、港、矿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与新加坡裕廊港合作,着眼的是引进国际港口战略资源,提升散货装卸运营管理;投资成立山东海洋投资公司,是日照港着眼海洋运输业的尝试。而这些合作,又将国际化、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到日照港。
从“加速扩张”到“加速转型”
进入“十二五”,日照港把加快调整转型放在了首位,通过对产业、货种、管理等方面的调整转型,实现“质与量”的协调发展。
产业集聚整合是日照港调整转型的首要着力点,如今,“港口业务、物流与贸易、建筑与制造、综合服务”四大业务板块端倪初现。去年底整合全港建筑施工力量组建的山东港湾建设集团,驰骋在南到福建古雷港区,北到秦皇岛港,西到重庆港的万里海疆,港口综合服务、物流等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本地区各行业的排头兵、领头羊。
为打破货种较单一、附加值不高的局面,按照“大宗干散货、原油、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重点体系布置,日照港上半年积极加快实施泊位“集进散退”和“业务整合”,(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日照市节能改造成果显著 ——— 市建委获省节能先进单位、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本报通讯员 于海波 张玉泉“十一五”期间,市建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建筑节能管理的要求,全面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管理,扎实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及节能改造,成效显著。近日,市建委被省政府评为...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