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阁
“开发区,不能简单地与工业区划等号!”对这次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功能战略性调整中,单独为“文化”勾勒出浓重的一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毛继春解释:“岳阳楼为什么出名?因为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泰山居‘五岳之首\’,并不是山高,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城市特色正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没有文化的城市,迟早是会衰落的。”
“夹仓”,就这样走上前台。
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将举行“成人礼”之际,夹仓在开发区“东海工、西保税、南古镇、北商住”的区域功能规划调整中,终于找回自己的位置。
夹仓,的确“古”。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古镇,已历经七百多年沧桑,那独具特色的“东北门、西北门、东南门、西南门”的古城墙、棋盘街、十三孔桥,那为南来北往的商船、渔舟“引航”的老银杏树,那咸丰年间御封的忠烈碑,那融汇南北渔家习俗的天后宫、关帝庙,至今仍在东北“二人转”中绘声绘色。
夹仓,的确“名”。曾是日照八大海口之一,被称为“夹仓口”。清初“开海禁”,这里是最早的“特区”,凡来此经商一律免税,一度万商云集,北达山西、陕西,南到浙、闽、南洋。
夹仓,的确“旺”。科举时代,举人、进士们竖的“旗杆”接二连三。民国年间,光将军就是两位数。
然而,夹仓的确被遗忘了,从夹仓社、夹仓乡,一直到夹仓村……只留下博物馆里翰林们的墨宝和海内外游子念念不忘的传说。
“实际上,我们已经对不住‘夹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我们必须对祖宗负责、对子孙负责。”对近代以来夹仓古镇一次又一次的损坏,毛继春痛心疾首,“历史遗存和原生态一样,都是一次性的,一旦毁灭,无法生还。”在这次区域功能规划调整中,对如何面对这块最后的“黄金海岸线”,也曾有过多种方案,但开发区最终毅然决定:留住我们的根!
“全面挖掘夹仓的历史文化资源,恢复古镇水系,保护性建设集旅游、餐饮、度假、文化、居住于一体的明清古建筑,打造10平方公里有特色、有人气、有震撼力的北方水乡古镇。”开发区建设局局长兼规划办公室主任许崇光理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给未来留下‘活的历史\’,把祖宗的遗产传给子孙。越是寸土寸金,越要控制好!”
在该区车水马龙的“园区”中,曾出土被国际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东海峪遗址,就这样安静地躺在那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的点将台“吕母崮”,历史上多遭损坏,可在崮河治理中,专门为之“绕道”;金朝状元张行简墓,虽已荡然无存,可仍把那块“风水宝地”单独划出来。“今天,可能修复的条件还不成熟,可一定要把‘空间\’留出来。”开发区社发局局长陈秋昌认为。
水,是夹仓古镇的灵魂。早在2007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委托华东师范大学编制了包括夹仓古镇在内的16平方公里的傅疃河入海口湿地流域保护规划,并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等6位环保、规划专家组的论证;2008年,正式启动关联水系沙墩河、崮河综合治理工程;今年,又开工了长343米、高3.5米、设计蓄水量160万立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上游日照最大的独流入海河傅疃河橡胶坝工程,可引水到夹仓古镇,涵养“城市之肾”。
夹仓的北门,名“聚奎”。这个“奎”是奎山,被誉为是上应“文曲星”的“一县文峰”,日照最早的书院即名“奎山书院”。但在日照港建港之初,被大量开山采石填海,成为令人汗颜心痛的“工业疮疤”。如今,以封山育林和围网保护为主的奎山综合治理稳步推进,裸岩覆盖率已达85%,重现一个林木葳葳、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肺”指日可待。
“越是处于后发位置,城市化与工业化任务越重,越要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如果说日照是一把精美的折扇,那么,她的一面应该有经济之风,一面是文化之风。当任何一位创业者在这里大显身手的时候,随手可得一种天然的平衡。”市委书记杨军这样诠释2009年度他亲手从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蒂贝琼卡手中接过的那块金光闪闪的奖牌——— “联合国人居奖”,这是该年度全球仅有的3个城市之一、中国唯一的获奖城市。
采访手记
一个人真正恒久的魅力在于他的内涵,一个城市也是如此。
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国际化不从自己的村庄出发,没有任何一个值得爱的城市不从市民的感情开始。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那一幢幢老房子、一条条老街,还有那迷人的历史的味道。我们古老,但古老正是我们的财富!
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重视了城市的使用功能,却忽略了城市是有性格的生命,在城市化进程中过于功利化、急躁化,“建设性破坏”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其实,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完全能够并行不悖,并可相得益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一个城市的辐射和吸引力主要靠文化。在当今城市走向趋同化的飞速演变中,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城市。而文化的魅力是个性,文化的乏味是雷同。
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至少还有助于“深度旅游”。我们不是没有,而是没被注意到,也没有被世人所知。当今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更希望从异地或异国多得到一些体验或知识,这包括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等等。
有道是,如今蜂拥而至昆山的人,一半冲着投资,一半冲着周庄。几千年解不开的“江南情结”,化作了昆山人的滚滚财源。
这前提是要对自己的城市的精神文化有深刻的认识,要有在文化上清醒地、富有远见的规划,还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
这既是为了先人,更是为了后人。凡具有历史价值的事物,都具有未来价值。
关键,在于城市的管理者们!
新闻推荐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肖光祥)今年以来,岚山区地税局坚持以服务纳税人为中心,以开展“三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全面构建了优质、高效、规范、透...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