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杨家德
编者按 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加快“五个转变、八个调整”。本报评论员近期到基层采访,发现各地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并对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了深入思考,写下一组系列评论,以期推动各级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快作为。
已经投产的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派沃泰汽车自动变速箱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6挡自动变速箱生产基地;岚山区将于年底建成投产的四化环保设备制造项目,主营环保节能及循环经济产业,属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今年以来,各区县引进、建设中的一批高端新兴产业大项目,成为日照市科学发展的新亮点,并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要想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快作为,就要瞄准高端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并要努力引导要素集聚,迅速壮大规模——— 如果抓住这些亮点,把这些亮点做成一把火,就能照亮“转调”一片天。
加快培育高端高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日照自主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同时,这也是增创蓝色优势的必然选择。因为蓝色经济是一种高端高效的生态经济,需要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高端、创新、优质发展战略。
高端新兴产业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在当前日照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高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工作就尤为重要。
招商引资,重在“选商”。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招商引资不能“挖到篮子里就是菜”,必须抬高门槛,形成倒逼机制;要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进行招商策划,瞄准高端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引导和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和倾斜,重点培育汽车零部件、生物制药、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等高端新兴产业。尤其要注重引导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 高端新兴产业只有做大规模,才能在技术上有话语权、市场上有定价权,从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盖有非常之功,必恃非常之人”。发展高端新兴产业,需要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这就需要积极培养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在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招才引智,在吸纳资金的同时把一些高端人才一并揽入,获得一箭双雕之效。
招才引智,就要转变“重物轻人”的思想,坚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上要实施柔性、灵活的政策;对于引进人才,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变“管”人才为服务人才,不能求才渴、待才冷。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千方百计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和条件;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努力使人才的价值和贡献与其得到的回报相适应。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当今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日益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只有瞄准高端新兴产业主攻方向,才能把握跨越发展的先机,增创发展新优势。
新闻推荐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刘兆龙)东港紧紧抓住全省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现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四大产业”,着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科工贸...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