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凤国
关注校园前沿动态 发现先进典型事迹 树立正确育人理念 弘扬素质教育精神
今年9月,日照电大迎来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新学员,他们是清一色的农村村支书,他们的到来,为这座有着良好办学声誉的学校带来了一股淳朴、奋进的空气。
“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及技术骨干有着非常强烈的求学愿望,以前难得有这样好的学习机会,现在教育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日照电大承办了这样的教育,圆了我们的大学梦,让我们在这里充电,提升自身素质,我们打心底里高兴。”新学员招贤镇大罗家庄支部书记宋时讯激动地说。
2004年,日照电大向中央电大提交了“一村一”办学申请。
2006年,该校“一村一”办学正式启动。
5年来,该校已有500余名在校生,提高了农村干部的学历层次、基本素质、行政管理素质,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确保“一村一”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建立一套适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该校做了大量实质性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该校依托全国电大系统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采用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专业设置则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开设了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21个专业,制定了具有农村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按照开放教育培养目标要求,严格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细化教学服务,保证教学质量。
狠抓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除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相关规章制度外,该校还制定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岗位职责》、《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外聘专兼职教师制度》、《学员听课制度》、《学员平时学习要求》、《教学生产实习要求》、《学习小组活动制度》等20多个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实行考评制度。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实习指导、作业批改等各项教学活动实行月检查制度;以问卷调查方式组织学员对工作站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管理与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议;把教学检查情况和学员评议情况作为考核和聘任教师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的评优树先挂钩;对学员的面授辅导、上网学习、小组活动情况逐次登记,并将其作为学员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每月由班主任及管理教师予以公布,并反馈给学员所在单位。
建立教师档案和学员联系卡。把教师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特长、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分别建档,并制作成联系卡,进行结对帮学,以便学员根据实际需要与教师直接联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实行人性化管理。管理人员轮流值班,随时接待前来咨询的学员。集中面授时期,为学员免费提供茶水,并引导安排食宿。在小组学习、集中时间,教师下到每个区县电大站,面对面地辅导学员。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中学教师和行业专家担任课程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担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50余名专兼职课程指导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2人,中级职称教师26人。选派部分教师到其他高校进修提高,请省市电大教授指导讲学,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说课,参与网上讨论、答疑,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该校还采用学生评价老师的办法,以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评价老师的教学工作,并将评分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范围。
抓好四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抓入学教育。该校每期新生开学典礼后,对学员进行专业课程介绍、明确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确定目标,进行为期15天的信息技术强化培训。
抓学员的自学。要求学员每次课前、课后都必须认真观看教学光盘,自学好教材,并提出问题;要求每周上网学习4小时以上,认真做好作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抓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做好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疑点的解答,并向学生介绍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途径,指导学员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参加小组讨论,进行实时和非实时交互,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作业和生产、教学实习。
抓小组学习活动。将学员按乡镇区域关系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一名学员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每月至少集中两次到学习点学习(包括上网、讨论、实习),辅导教师定期下到学习点指导小组活动;抓督学工作。定期对学员的作业进行检查,对学员的面授、上网、小组活动详细予以记载,并建立了学员学习档案,对学员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同时建立了与学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及时跟踪、反馈学习。
“一村一”办学初结硕果
“一村一”办学5年来,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员学习热情高,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文凭对他们而言是次要的,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学以致用”。电大丰富的学习资源、全新的学习方式既使学员看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又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学员们不管是集中学习、小组学习、自主学习,还是参加教学生产实习、实践都能积极参加,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思想素质、理论知识、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业务水平、实践技能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去年10月,该校深入到各乡镇对‘一村一\’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了调研,反馈上来的信息令人高兴,当地政府和村民对‘一村一\’学员的表现十分满意。‘一村一\’是日照电大为农村经济建设办的一件好事、实事,为日照市农村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办学形式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社会的赞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认可。
该校校长杨冰说:“教育部创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适应广大农村应用型专业及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一村一\’以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一大批立足农村的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为目的,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以来,我校做了不少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断完善这个办学品种的各方面配套设施,取得了一定经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它做大、做强、做优。我们体会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的支持的结果,是政策直接推动的结果,是各级电大领导、专家教授正确领导和指导的结果。同时学校自身也必须不断强化教学管理,牢牢把握质量关,才能保证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几天的采访,日照电大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执著的教育信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学员城阳街道土门首街支部书记李俊杰所说:“‘一村一\’带来的不仅是我们这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更重要的带来了新思想、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为农村注入了活力,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无限希望。作为一名农村村支书,我深深知道,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是一年两年就会实现,‘一村一\’就像一条捷径,帮助农村完成人力人才积累,我为自己能成为这样一名学员而感到非常自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蕾)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受西风槽云系影响,从今天开始有一股较强的冷空气将影响日照市,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未来3天日照市气温将下降6~8℃,有霜冻或初霜冻。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今天是...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