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蓉平 秦绪鑫
走进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街道前崮子村农家书屋,琳琅满目的书籍将阅览室填得满满当当,整齐划一的桌椅,安静的环境,让人们心情愉悦地实现快乐阅读。像这样的书屋,在开发区已经覆盖到每一个社区村居,浓浓书香满溢在城市和乡村。近年来,该区坚持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强化措施,健全领导,开拓创新,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农家书屋已逐渐成为全区群众获取知识的窗口、信息发布的平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
健全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核,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该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将其和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工程一起,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考核,落实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督查考核“三个到位”,建立了农家书屋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 落实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管委会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街道、村居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形成了区、街道、村居上下贯通、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
——— 落实资金投入到位。出台了《关于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大力实施“乡村阅读”工程的意见》,累计财政投入65万元,完成了86家农家书屋建设,配备图书10万余册。注重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农家书屋,其中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购买图书6000册,新世界房地产有限公司捐赠3万元支持农家书屋建设。
——— 落实督查考核到位。将农家书屋建设列入全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纳入全区目标绩效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坚持开拓创新,强化管理服务,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
——— 推行书屋建设创新。研究出台了区直部门包联建设村居农家书屋制度。36个部门单位与村居结对帮扶建设,大大减轻了村居负担。经常性组织开展图书捐助活动,累计接收各类图书、刊物6000多册配发到各书屋。在部分农家书屋设立图书销售发行点,方便居民购书,丰富书屋资源。
——— 推行书屋管理创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要求,把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四个环节,特别抓好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做到摸准民情民需选好书、配好书,建章立制管好书、用好书。制定好管理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办理借阅卡,配备上常换常新,在完善服务上建立长效机制,培训管理人员700余人次,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
——— 推行书屋运行创新。设立“流动书屋”,精心挑选适合农民阅读、适用农业生产、适应农村发展的图书3000余册,由社发局统一运送,让新书在各个农家书屋之间“流动”,使村居民最大限度地获取新知识,新书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氛围,切实发挥农家书屋文化惠民效应。为防止和克服重建轻管、轻用现象,通过加强宣传、开展活动等措施,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群众读书求知。
——— 加强宣传引导。多方位宣传各级各部门支持、捐建农家书屋的先进事迹和读书、用书好典型,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书屋建设的积极性和群众的阅读热情。
——— 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开展“我的书屋我的家”主题演讲活动、“村居读书日”、“书香家庭”评选等文化读书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家书屋发展。
新闻推荐
王艳过去,我对手机上的任何短信或其他信息都认为是垃圾,对生活和工作无益。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单位派我到市里编辑录影资料,枯燥的等待让我结识了《日照日报手机报》。翻看手机报,我发现她的...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