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杰
创建文明城市不竭的动力是什么?答案是全民参与。
创建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源自于人民,又造福于人民。人民群众既是创建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又是创建成果的受益者,是创建工作的不竭动力。
举全市之力,融全民之智,是创建工作的必然选择。在整个创建过程中,上下联动、软硬件提升、全民参与、载体创新,描绘出一幅幅文明和谐的画面。
一场自上而下的行动
日照文明城市的创建,不单单是一个城市形象的自我提升,更是一种城市文明资源的打造。因此,只有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拧成一股绳,才是日照创建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
这一点,也是市领导的共识。于是号令一出,一场自上而下的行动至此展开。
创建伊始,市里就建立起一道强有力的机制,将市区40多条主要道路、70多个社区和40多个村居分配到33位市级领导,由市领导亲自挂帅,深入包联社区、街道、村居,对其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彻底完善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城”责任体系,使创建文明城市不留任何“死角”,全市一盘棋积极抓创建。
一股自内而外的热情
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过去上下公交车时“挤破头”,办理一些业务时“走后门”等等不文明的现象,已经离我们的城市越来越远了。记者在12路、6路公交车上看到,只要有老人和抱孩子的乘客上车,总会有热心的乘客赶紧上前扶着让座。
如今,不论是在商场、银行或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都能看到人们井然有序地排起队,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市民张祥然说:“排队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如今无论是坐公交车,还是到超市购物,我们都会自觉排队,我们用自己的文明行动来给‘创城\’最大的支持。”
“你好,请不要闯红灯。”在市区的每个交通路口,交通协管员们规劝着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行为,协助交警疏导交通,用自己的行动为“创城”出力加油。走在马路上细心的市民时常可见“文明志愿者”在路口劝导市民文明过街,志愿者苏晓云说:“我们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支持,摒弃不文明行为已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
一种互帮互助的力量
5月31日一早,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就开始忙活着将一摞摞书籍搬上车,送往他们的共建社区——海曲东路社区。这是市民政局为了增强示范共建效果,在提前与海曲东路社区进行对接时,发现他们的社区图书馆书籍匮乏,于是发动单位职工援助价值近万元图书。(下转A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10月12日,副市长解世增在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视察日照市部分城建工程的进展和运行情况。解世增先后到第三污水处理厂选址处,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厂,日照天然气公...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