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安佰明
在日照港,有一个近千人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学识水平高、干劲十足,虽然家在外地,但都住着由港口提供的“四星级海景房”——— 青年公寓。日前,笔者来到了日照港青年公寓,探访他们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在青年公寓612房间,笔者见到了一名充满青春气息的小伙子-铁运公司调车员陈林。在他的书桌上,一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分外醒目。“调车员技术比武第二名,真是了不起!”
“其实,我能取得好成绩,与港口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是分不开的。”他说,“看书背题都在房间里,累了就站起来看看海、看看繁忙的码头,或者到楼下打一场球;遇到不会的问题,就通过青工QQ群与同事探讨一下,或者到二楼的青工书屋去查阅一下相关资料。这么好的条件,打着灯笼都难找。”
刚搬进青年公寓的时候,站在6楼的房间里,大海、灯塔、码头、巨轮,尽收眼底。晚上,心潮澎湃的陈林,更新了自己的QQ空间。“我天天住在四星级海景房,一天只需3块钱。”连同配发的公寓外景照片,引得大学同学集体围观,羡慕陈林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还有那么好的后勤保障条件。
在另一个房间,笔者遇到了青工王玉良。“前两天的金秋相亲大会,你去了吗?”“去了,现场很热闹,还认识了好几个新朋友!”
王玉良在日照港上班6年多了,一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10月12日,他下班回公寓,看见大厅里围了很多人。原来,公寓与市有关部门主动联系,设立金秋相亲报名点。王玉良和其他30多名青工一块报名参加了相亲大会。
“港口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订餐、维修、床单换领、保洁服务,只需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就连我们的终身大事,都给我们操心,公寓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在一楼电梯口,一名青工正在取阅最新一期《日照港》报。“下班回到公寓,顺手拿份港报、港口杂志,回房间慢慢地品读。港口取得的重大成就、生产动态,都是我们特别关心的。看到我们班组的事迹或者工友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我们都特别高兴!”
“这只是我们打造温馨家园的一个小举措。我们还开通了青工书屋、青工QQ群,定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让青工不出公寓大门,就能尽享文化大餐,提升了青工的幸福指数!”青年公寓负责人董书波笑着说,“去年,公寓先后荣获‘阳光文化示范点\’和‘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我们按照‘打造港航系统的品牌公寓\’的要求,用‘家\’的温暖去呵护青工,让青工感觉到港口的温暖,激发青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港口生产建设贡献力量。”
新闻延伸助读:
日照港是全体员工生活、学习、工作、发展的共同家园。为解决港口单身青工的后顾之忧,日照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毅然拿出55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19层的青年公寓,中央空调、宽带有线接口、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食堂、书屋、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截至目前,已有409名单身青工和500多名劳务工骨干入住青年公寓。窥一斑而见全豹,近千名青工的幸福生活正是日照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培养员工,成就员工的一个缩影。
□港口风采
劈波斩浪﹙李强
摄
﹚靠泊﹙魏子健
摄
﹚
码头一瞥 (邵光友 摄)双卸 (宋年升 摄)一公司煤堆场 (贺培玉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孔祥龙)为深入推动学术创新,繁荣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成长,市科协通过每两年一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市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积极搭建表彰激励平台,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