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江雪
她是一位妙手迎来许多新生命的医生,她是一位始终奋战在医疗一线上的战士,她是一位坚持攀爬医学高峰的旅者,她的坚强、执着、奉献、热忱感动过许多人,很少有人会想起,她,还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
她叫王冬梅,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自1990年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市妇幼保健院以来,一直从事妇产科医疗保健工作,被市人事局、市卫生局嘉奖6次,荣记三等功3次。
王冬梅的同事曾经这样形容她:“王冬梅总是会找些事情做,不会让自己有停下来的时间”。由于妇幼保健院的工作比较特殊,半夜也是经常有新生婴儿出生,不管是在班上还是公休日,只要有需要,王冬梅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
2003年是王冬梅生命中艰难而晦涩的一年,那一年,她被确诊患有乳腺癌,并做了手术。大家都认为她经过这次人生重创,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工作风格。可是手术化疗后不到2个月,她主动要求上班,科室里又出现了她“风风火火”的身影。那个时候她边打着化疗针边上班,同事们都说她是“工作狂”、“拼命三郎”,有时候一边打着化疗针,一边热情接待着患者,而她脸上看不到任何痛苦的表情和悲观的情绪,依然是坚强乐观,一脸憨厚和从容的笑容。她把干好医疗工作和为患者服务当成人生最大乐趣和追求。
2006年市妇幼保健院东迁至新市区,院里在老院址设立了门诊部,由她担任负责人。门诊部条件差,设备简陋,人员少,工作量却不小,她尽职尽责、率先垂范、埋头苦干、团结同志,带领全科一起想方设法开展业务,使门诊部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许多患者慕名而来。而这期间,她几乎没有休过班,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社会主义的医疗事业是公益性的,所以“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永远是她的基本准则。因此,她坚持能不用药决不用药、能用国产药决不用进口药、能用普通药决不用高档药。为病人节省费用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让病人承受滥用抗菌素造成细菌耐药的恶果。
平时上班时间闲下来看书学习的时间终究有限,如何才能延长自己学习的时间呢?为此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每天学习”计划,除了上班时间认真研究分析每一个病例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杂志,晚饭后至少学习2个小时。每到休班她就到书店去买书。她的收入不高,平时生活上也一直是很节俭,但每每看到好的专业书籍她总是很“慷慨”。
她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高贵的医者,无论是一位普通大夫,还是担任科主任,二十几年如一日,工作踏实,无私奉献,以朴实无华的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娴熟的技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她待人诚恳,憨厚朴实,处处为患者着想,赢得了患者的感激、信赖和好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在热风炉上部高温区蓄热球喷涂节能涂料,提高其辐射换热效率,在比表面积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蓄热能力和风温,延长送风时间,最终达到节约煤气的目的。”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球式热...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