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山水艺术的多元状况,仅通过看几幅画作和方寸间的认识,着实让任何理论家都感到为难:若想利用一些现成的传统词汇或西方艺术的流行概念,对画家和画作进行情感的定义,这连理论家们自己都会觉得词不达意,而像郑会军先生这样的“后现代”山水画家又往往愿将“中国文化”作为一种遁语,但中国文化的无限实在又让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郑会军先生如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文学艺术家一样,能以创作和访谈的形式,将当代艺术之山水情境,用传统技法对应着西方文化,又用文化观念去对应商业与艺术问题,有造化,有想法。我个人觉得,郑会军先生的山水画作就如一个优秀的访问记者,他能做到访得深明、问得清楚、谈得透彻,相形之下,那些所谓的大家巨儒们,在对山水的论化与描述上,反倒显得有些矫情。
用水墨丹青记录描摹山水,对郑会军先生和所有山水画家来说,都会有判断的困难,所以文学艺术家们都一直在不断追问:司马迁是在写历史还是在写小说呢?由此可见,郑会军先生的山水画作也是这样,在入画勾、皴、点、染的过程中往往也会陷入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文学表达与实体录像这样双重价值的判断中。一方面,郑会军先生虽然已经在自己的山水画作中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进行了追问,并在许多情况下试图将这种追问推向民俗文化的极致。如画作《海上日出》《晴川揽胜》等。然而这种极致所引起的希望与虚无又常常让理论家无所适从。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如若评论署名为兰陵笑笑生的小说《金瓶梅》,面对小说中所谓“媚俗”与“艳色”,我们无论是否定或是赞美小说,所用词句似乎都会显得多余。而郑会军先生能对传统文化之价值与现代商业艺术进行正确的判断,这也是中国社会由准市场经济向公民社会过渡的文艺进步,也就是说,郑会军先生观念至上的前卫山水艺术画作,在中国社会艺术中又回答了民俗艺术的普世问题。
纵观今日之中国的文化艺术,铺天盖地的各类美展中,往往又是所谓的“主题先行”,更有“主旋律”文艺大行其道,学院艺术虽也可变化多端,但写实之风、讴歌之气仍当霸主,一方面它们在吸纳着各个时代的成功群体,而另一方面各种流派或趣味手法,也私下成了学院派的艺术,所以,我们就看到中国近代最前卫的艺术阵营中能冲锋陷阵的人物,往往都出自学院教育的体系中,也许郑会军先生也不否定自己是这样的一分子,正因如此,前卫艺术家们也就有了众多身份与层次,比如“ 85美术思潮”中成名的人物,在上世纪90年代的初期演绎成功以后,现今在中国文学艺术界已经成为了黑社会老大式的人物,他们既有染指国外画廊的背景,又有地有位,有房有车,个别人甚至还要有妻有妾和情人,可以说他们已经混得人缘沸腾,日进斗金,并有权力刻意固定自己的艺术风格。到了90年代,通过文化反省,又勇于批判或属于政治波谱、泼皮风中的艺术家们,则趁“89风波之势”,在欧美也大大地火了一把,如今虽歇息下来,但到处又在讲演所谓的纯粹,甚至很多人纯粹的要当隐士去过乡村田园的生活;而一些70年代出生的青年才俊艺术家虽初出商道,但起点甚高,他们没有“文革”的记忆,没有运动的习惯,有的只是消费时代特有的文化情怀,因此他们会常常标榜所谓的“常识反应”“只要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在功成名就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文学艺术家眼中,他们仍像任性胡为的“小儿科”,也许郑会军先生对现代中国画坛也早已有了特殊的情怀,所以,不一定有上述所有的任何感觉,从而产生自有的艺术特点也当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现代艺术将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也许是杞人忧天,也许“后现代”的“艺术”根本就不需要未来,所以,像郑会军先生这样,一切的过去都将有“我”去取舍,只要“我”在进行着,所以未来也就是我的。因为当代艺术还没有革命到“皇帝的新装”那样彻底,所以就需要郑会军先生“情感的真诚”与“童心的召唤”这条底线,无论你是控诉、调侃、泼皮、戏谑、私语、内省或架上、装置、行为、媒介,只要坚守“我”的艺术之真心,大概谁也不会否认,也不能否认。在这个前题下,郑会军的山水艺术又让人觉得颇有“生态”的意思,而这个“生态”虽有多个单位与元素组成,但它有内在的平衡法则,也许郑会军先生就是这其中既独立,又自由发展的元素。正是:
丹青流韵势磅礴,
水墨放謦向天猎。
江山无迹日生华,
风摇情窦抱春歌。
2011年11月14日写于欢乐海洋工作室费立强 联合日报特约评论员商品与质量《民生周刊》首席评论员著名诗人 民间学者 文艺评论家
郑会军,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于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姜宝林工作室、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研修学习。现就职于日照师范学校艺体教研室,高级美术讲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画艺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美协会员、日照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日照文心国画研究院院长。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媒体报道,多次出版个人画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顾法伟 王桂峰)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环境卫生科依法行政,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在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许可现场验收以及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