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伟)“在东港区西湖镇,1072亩用地调整仅仅用了3天,远超我们的预期,为项目早日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10月16日,日照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平亮置身企业项目现场,心生感慨。
一个地方的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环境,好的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在镇域经济发展中,西湖镇“三问自己”:优化发展环境的主体是谁?载体是什么?落脚点在哪?一番思考后,该镇认为,优化发展环境的主体是党委、政府,载体是服务效能建设,落脚点是企业和群众。
抓服务,提效能,不是在办公室喝着大茶坐等企业,要事事想到企业前头,走出“衙门”,主动上门。今年,西湖镇以作风提升年为抓手,实行换位思考,拓宽服务半径,推行思维前置服务,打造出宽厚的政务环境、宽松的市场环境、宽容的社会环境,凝聚起强大的“环境生产力”。
干部作风建设的力度,决定乡镇发展的速度。该镇出台了《千分制考核办法》,定期更新张贴《重点工程项目进度表》,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明察暗访办事敷衍塞责、工作拖拉扯皮现象,严格执行“禁酒令”和食堂就餐“签到制”,定期通报正负面典型,对违规违纪者“不留情面”“不手软”。目前,已有9人获表扬,19人被通报批评。
营商环境是投资者最看重的选择因素。该镇抛弃“抽水捉鱼”的短视行为,着力实施“放水养鱼”策略,通过完善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过错追究制,严格执行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着力让为“养鱼”而放的“水”质量达标,形成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
营商环境优化的同时,全镇百姓也因政务和社会环境的改善而受益。该镇将原先需要在镇上办理的业务根据需要分门别类下放、下沉到社区,在社区内实行“网格化”管理,并根据农民作息习惯推行“错时工作法”,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快捷办理相关事务,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范红玉)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中国元素·世界品牌塑造·特色企业文化建设”高端论坛上,由日照市企业文化研究会推荐的日照市6家企业、1名企业文化工作者分别荣获2012...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