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牟艳霞?通讯员?吴奇华
近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捷报频传:
8个月完成旱厕改造1525套,加上去年完成的1498套,提前1年完成市里下达的改厕任务,从去年进度全市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市第一。
今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中,顶住“不打招呼一竿子到底、现场量化打分”的考核压力,从全市17个乡镇、37个村中脱颖而出。
连拔两个头筹,奎山街道是如何实现的?
“只要把基层力量调动起来,就像牵住了工作的‘牛鼻子\’,掌握了主动权,一切困难迎刃而解。”日照开发区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奎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郑悦如是说。
围绕强班子、带队伍,奎山街道反弹琵琶,从软弱涣散班子下手,采取“倒排正包”的工作方式,倒排出青墩村、李村等5个软弱涣散村,并根据各村情况,“一村一策”,进行班子转化。今年先后调整两名村党支部书记、1名党支部成员,配齐配强村级班子队伍。
班子强了,执行力随之增强。在改厕中,该街道发动各村积极行动,一环扣一环,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春节刚过就开始行动,2月份完成改厕人员名单确认;5月份采购设备到位;6月底全部改完。
建队伍,更要提素质。该街道将2017年确定为“素质提升年”,建立村两委例会制度,每周开 3次碰头会,星期一部署,星期三检查,星期五总结;执行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满勤坐班,让村干部专心致志搞发展。街道还实行机关干部包村制度,包村干部每周两天驻村,了解群众需求、指导村干部工作。
能力提升,让奎山的基层干部们不但想干事,而且会干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街道将文明乡村建设与创城、环境卫生整治、三大堆清理、违建拆除及门前三包落实等结合起来,提升村容村貌。目前,各村居“门前三包”责任到户,落实结果直接关系各家福利待遇,街道43个村居(社区)卫生清理全部纳入保洁,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文明创建成果显著。
奎山街道还注重发挥作风建设这根“鞭子”的作用,成立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办公室,出台“提醒函”制度,将区、街道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等列入督查督导范围,对工作不力、推进缓慢的单位及个人下发“提醒函”,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力则启动问责,督促重点工作快速推进。
基础牢固,万事不难。
8月23日,在赔偿款未拨付到户的情况下,奎山街道仅用两天就完成了按程序至少需要15天才能拆完的9个蔬菜大棚、3个养殖棚、4处看护房及19个钢管棚的孔家湖子村三线治理拆除任务。村居改造中,刘家寨村、南屯岭村等多年的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清表拆迁未出现一起因政策执行不严而引起群众不满意的事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霞)近日,市区又一座新型移动式压缩站投入使用,位于日照实验高中校园内,可直接清运生活垃圾,实现了垃圾清运“不落地”。今年以来,市环卫处按照创城工作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垃圾收运模式。...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