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许晓申艳丽
有些人,身穿橙色救援服逆火而行,他们用生命筑起安全防火墙;还有些人,虽然没有身披戎装,却同样为了消防安全一路坚守。日照消防志愿者办公室的袁杨杨就是其中一员。“学雷锋日”前夕,记者来到日照市消防志愿者协会,对袁杨杨进行了专访。
志愿服务是职责更是承诺
“这个瘦瘦小小的姑娘身上有着无尽的能量。活动现场出现的各种状况,她总能顺利解决,志愿者们都觉得有她在就很安心。”日照市消防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成雪峰说。
2008年大学毕业后,袁杨杨进入日照消防支队,成为政府消防专职文员。她也是日照消防志愿者办公室的第一名专职志愿者。十年来,每一次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宣传,袁杨杨都认真负责,也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志愿者。
对袁杨杨来说,消防志愿者的工作已经融入到她的生活中了。她主动舍弃节假日,积极参与到消防志愿活动中来。十年来,她跑遍全市敬老院、福利院,深入各大商场、学校、社区宣传消防知识。放映活动时,她全程维护设备、看护场地;开办萤火书社时,她5点就为农民工子女和志愿者煮绿豆汤。消防志愿者们都知道袁杨杨有个“百宝箱”,螺丝刀、钳子、创可贴……不论活动现场需要什么工具,她都能从包里找出来。
“消防无小事,我们每一次消防宣传都能让更多市民了解消防、参与消防、支持消防,从而增强市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市民每一次赞许的目光,都是对我们志愿者莫大的激励。”袁杨杨说。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对于袁杨杨来说,这不仅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誓词,更是她对自己的承诺。
累并快乐着
对于119晚会,袁杨杨有着特殊的感情,从2008年至今,她参与了每一个119晚会的筹备工作。“一个晚会筹备事项特别多,千头万绪的事,每次进入筹备期我都会自觉进入‘备战\’状态。”
“有一次彩排到了晚上11点多,我不放心参与彩排的姑娘自己回家,我骑电动车送她回家。11月的晚上已经很冷了,那天还有雾,为了送她回家我穿行了大半个城区,等我到家的时候也12点了。”袁杨杨说。
喜欢志愿服务的人在工作中也习惯于为别人着想。每年春节值班,袁杨杨都主动申请,她说,“有很多同事家是外地的,春节难得回去和家人团聚。我家在市区,值班更方便一些。”
参与消防志愿者工作十年来,袁杨杨累计参与消防志愿者活动2000余次,组织、策划消防志愿者活动1000余次。
志愿服务无止境
“我们是一群‘没事都要找点事做\’的人,有一次同事提了个想法,大家积极响应,热情讨论方案、细节,最后讨论到凌晨1点多才恋恋不舍地回家。”袁杨杨说,“没有热情就无法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如今日照市志愿者组织很多,怎样让消防志愿服务出彩是消防志愿者协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志愿工作不是做好一个活动就可以了,要考虑长远发展。所以活动创新、项目开发、服务理念升级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袁杨杨说。
日照消防志愿者着力推进消防宣传进学校工作,努力实现“零距离”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全天候”保障学生安全。让“志在未燃,愿安万家”落到实处。
愿安学堂,就是日照消防志愿者活动创新、服务理念升级最新的探索。愿安学堂主要针对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开展以消防安全为主的各类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消防志愿者力量,开设安全自护教育课、组织消防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参观体验活动以及消防宣传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新闻推荐
精准施策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专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杜江涛
本报记者牟艳霞通讯员张文军2月28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达105.9亿元的20个涵盖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集中开工,吹响了该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号...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