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晓
“市区里路面平整,地面干净无杂物、墙面和灯杆上看不到‘牛皮癣’……日照市容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临沂的游客王先生一家对日照的城市环境赞不绝口。
“城市要建更要管”“三分建,七分管”……城市干净整洁的秘密无他,就在这个“管”字里头。精细化管理,下力气推崇的绣花功夫,正在全城深化、细化、普遍化。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在人,让人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标尺。
“以前银河公园的公厕环境差,设施设备老旧,来公园散步的老百姓普遍觉得如厕难,整治后环境变好了,臭味再也闻不到了。”市民时女士说。整治后的银河公园公厕得到老百姓交口称赞。
“银河公园内三处公厕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重新更换公厕内照明设备、洗手盆、卫生间隔断、坐便器等,并配备烘手器、防滑垫、灭蚊灯等设施。针对残疾人不方便如厕问题,设立无障碍通道,并增设无障碍厕位。”银河公园养护事业部经理陈军介绍。
小厕所关联着大民生,为给市民提供整洁、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市城市管理局督导市园林绿化集团、市环卫集团对市区57个公厕开展全面排查、整改,让群众从小厕所的“整治”中,增强了大民生的获得感。
如何把城市管理的像“绣花”一样精细?首先要把城市治理的线走顺、针脚织密。根据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养护作业的新特点,重新制定市政公用设施考核办法。
据了解,新考核办法把市直管区域内“五纵七横”12条城市主干道路及道路附属绿化、人行道、桥梁、路灯、排水管网等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及6处市级公园养护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让城市运行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每月进行定期考核,对被考核的各养护单位形成客观的评价意见。考核结果作为养护经费支付的重要依据,建立起有效、有序的激励机制,增强各养护单位工作的积极性。
新考核办法对环境卫生、市政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城市排水设施等多个方面提出工作标准。
坚持“两扫一保”制度;花坛、护栏、人行道板、挡车柱、分车带、基础绿化带沿石等设施及时维护,无破损残缺;果皮箱和垃圾收集容器保持设施完好、整洁密闭,摆放有序,内部垃圾不得超过容积的1/2,周边环境洁净;一、二级道路(春秋冬季)第一次清扫作业每日7:30前完成,夏季(5月1日至10月31日)7:00前完成,其它道路8:00前完成……
这些规定,很全面、很具体,都是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总结而来,操作起来并非不可企及。
把纸面规定化为城市颜值,市城市管理局重在行动。
烟台路与山东路口雨水篦子下有垃圾、烟台路与山东路口东北角往北人行道有杂石、青岛路西华地远景门前挡车柱损坏、临沂北路太阳能路灯维护不及时……5月30日下午,市城市管理局下发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管理考核情况的通报,并提出了整改要求。从一块杂石、一个挡车柱损坏入手,城市管理在细微处见功夫。
城市精细化管理要细针密缝、用足巧劲,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该局建立了橙色卫士、绿色使者、城市管理问题随手拍等微信工作群,集合环卫、园林等一线养护人员随手拍下城市管理过程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把实现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的长效管理体系作为工作核心。2019年上半年,沥青路面修补及路面填坑共计6800平方米,桥梁设施养护巡查22座,维修人行道板、水泥路面、草坪砖、盲道、透水路面等1682平方米,新增洒水车等12台洒水设备,城市道路车行道冲洗洒水作业覆盖面达100%。
新闻推荐
本报6月25日讯(记者隋忠伟通讯员牟硕)为切实做好岚山区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近日,岚山区住建局会同区扶贫办...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