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夏季养生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气达到极盛时期。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情志调养: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保持胸怀开阔,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对外界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夏季炎热,应当调息静心,切勿心浮气躁,要凝神静气,努力感受“心静自然凉”的妙处。
起居调养:夏日炎热,常易导致出汗太多,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因此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一定要避开烈日,并加强防护。夏日的作息宜晚睡早起,睡眠时不宜使用风扇送风,更不宜夜晚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使室内外温差过大,以避免感染风寒。每天洗一次温水澡,可以有效地降低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养: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就会出现搏动失常,因此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饮食不可贪寒、贪凉,尤其饱腹的时候受到寒凉刺激,更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气温高使得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一定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运动调养: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空气新鲜处。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会损伤阳气。
防病保健: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导致中暑等疾病。为了预防中暑,应当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同时备好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物。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便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休息,解开衣服领口,给病人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则效果更好。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期,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易在冬季发作的慢性病,伏夏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可以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三伏贴治疗,此法对于老年性慢胜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3)秋季养生秋季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应着眼于一个“养”字。
情志调养:秋属金、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秋天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将会损伤肺气。而肺气虚弱则会导致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又易滋生悲忧情绪。因此,秋季应当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戒躁戒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秋季应当早卧早起,早卧可以顺应阳气收敛之势,而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初秋暑气未尽,而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应多备几件秋装,酌情增减衣物。
饮食调养: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热发散的食物,应适当食用酸味以帮助收敛补肺。秋天气燥,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制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利于健康。
□兰州市健康教育所提供
新闻推荐
传播美好家教 发现共育之美 南湖镇中心小学着力构建“融教育”体系
本报通讯员苏月毕朝华家庭是儿童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步。东港区南湖镇...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