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颖 通讯员 王栋晖
日照东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港农商银行)的前身“信用社”,1951年在老日照县试点成立,到今天已有60多年。东港农商银行先后经历了多次巨大转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经受了跌宕起伏的变革发展历程,逐渐成长为一家组织机构健全、现代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如今,东港农商银行各项业务稳健运行,经营效益、抗风险能力、支农服务能力大幅增强,社会地位、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显著提高,纳税额度连续多年位居东港区前列,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行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回归本源,牢牢把握“三个面向”市场定位不动摇,始终立足“百姓银行、家庭银行、社区银行、产业银行”的服务定位,秉承“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是东港区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2019年8月末,东港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62.86亿元,较2009年8月末增长108.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2.8亿元,较2009年8月末增长70.99亿元。
践行普惠金融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东港农商银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当地金融中坚力量的作用,全面实施“福农兴商”普惠金融工程。
该行下沉普惠金融,倾力打造“民心工程”。为推动实现“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目标,东港农商银行组织开展了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通过与乡镇行政村合作开展文明信用评定,在农村营造讲文明信用光荣的氛围,同步对符合授信条件的文明信用户授信,支持文明信用户资金周转和致富奔小康,让文明信用户看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东港农商银行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区域文明评定及授信全覆盖,活动自2018年9月初试点推进,截至目前已覆盖全东港辖区511个行政村,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反响,受到了好评。安装布放农金通380台,建成666处金融惠民服务站,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一站式”办理全部金融业务。
为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该行持续做好普惠信贷工程建设,推动网格化营销。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不放松,重点投放涉农贷款,加快城区网点网格化建设,深耕城区街道、社区、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等特定目标客户,加快“信e贷”业务推广应用。积极营销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大力拓展公司类抵质押贷款。
同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落实《关于深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确保新增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比例高于2/3,新增户数高于上年同期,贷款平均成本低于上年同期。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新增小微企业贷款高于上年同期。把支持民营经济与坚守市场定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守市场准入标准、依法合规经营相结合,优化信贷流程,畅通申贷渠道,创新产品服务,优化期限管理,完善利率定价。
该行优化续贷业务办理流程,完善续贷管理办法,积极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模式,对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通过企业主动申请,该行提前按照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及评审,对生产经营正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的小微企业在贷款到期前与小微企业签订新的借款合同。通过续贷业务,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通过资金掉头向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民间借贷组织筹措资金先行偿还贷款,节省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建立了银企之间互信,受到小微企业一致好评。截至2019年8月,该行共计发放无还本续贷贷款157户185笔,贷款余额15.28亿元。
全力推进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落地开花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东港农商银行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认真开展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及“金种子”活动工作,多措并举,加快工作推进步伐。
该行通过召开专题动员及培训会议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及业务操作流程,制作宣传展板、折页、条幅等宣传材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出“家庭周转贷”信贷产品,同时准备随手礼等小礼品,创新方式宣传该行金融产品。前期该行通过先行试点的方式,探索符合辖区实际的工作方法,通过总结经验,增点扩面,落地开花,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按照工作部署,于3月9日组织召开东港农商银行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金种子”活动动员会议,通过对农区目标客户精准营销,“向前一步,提前办好”,让优质农户先行先试,享受到“便捷获得信贷”的惠民政策,为文明信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播下“金种子”,以点带面,突出宣传效果,扩大宣传覆盖面,尽快显现活动成效,助推新一轮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扎实有效开展。截至目前,活动累计覆盖511个村庄(社区),覆盖比例100%,评定文明信用户24110户,新增授信金额6.84亿元,用信户数2336户,新增用信金额9606.34万元。
坚守市场定位 提升服务质效
东港农商银行认真落实省联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日照审计中心与东港区政府签订的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选派支行行长挂职副镇长。重点推进样板村建设,打造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东港模式”。
加大信贷投入,推动东石梁头村产业振兴。积极支持有志人士返乡创业,发放贷款300万元,支持丁磊返乡带头致富。成立雷诺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及保底分红等举措,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注册“东石良”品牌,上线智e购商城,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蔬菜大棚达到30个,70余亩,水稻100余亩,社员43户,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为全村蔬菜大棚产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东石梁头村现有蔬菜大棚180余个,300余亩,水稻600余亩,特色产业经营业户150家,年产值20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2.56万元,实现了产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石梁空心芹”和“石梁大米”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东石梁头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联社“乡村振兴省级样板村”。
东港农商银行紧密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不放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以信贷手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信贷业务品种,延伸信贷支持链条,扶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对接,紧跟农业产业升级步伐,依托现有信贷业务品种,打造一镇一品。例如两城镇的水产、陈疃镇的蓝莓、三庄镇的苹果,在全市乃至全省都久负盛名。面向不同的客户群体,针对性的研发新的信贷产品,满足广大客户的资金需求。针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创新开发“人才贷”,针对各类卫生医疗系统从业人员创新开发的“天使贷”,针对教师创新开发的“教师贷”,针对军人及家属创新推出的拥军系列贷,针对有志创业人士推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贷等。多种贷款产品的推出,体现了东港农商银行坚守市场定位的决心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信心。
打造优质企业文化 聚力平稳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凝聚干部员工向心力,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成果。多年来,东港农商银行注重企业文化品牌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从多方面打造优良企业文化。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定期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持续开展资助女童春蕾计划、捐资助学活动;向结亲连心服务点捐赠社区卫生洁具,多次组织干部员工参与团区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多项志愿活动。
——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充分尊重员工意见,定期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征求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坚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建立员工合理有序流动制度;全面加强“五小建设”,不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积极为员工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和谐文化环境。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为员工搭建广阔的教育培训平台。举办改革发展论坛,建立各条线学研小组,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加强人才梯队和后备干部库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3年来,共举办“打造高效执行力”、柜面合规操作风险防范、业务发展方式转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百余项;建立了定期视频学习培训制度,制定队伍素质教育培训规划、专业学研小组计划,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依靠几代农信人的不懈努力,东港农商银行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奋进之路。
卓越的发展成就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近年来,该行先后被授予新农村建设金融示范单位、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状、日照市金融发展贡献奖、日照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先进单位、日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日照市银行业“进走访”工作先进单位、日照市银行业青年岗位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起点,东港农商银行将继续不断深化改革,继续坚持“三个面向”市场定位,谱写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小宁通讯员窦亚昆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千帆竞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百舸争流。始建于2000年的日照高新...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