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秀
● 15年前,他带着对教育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眷恋,来到五莲的“西藏”——— 山庄乡中心小学;
● 11年前,乡镇撤并,他的年轻同事纷纷离开大山,到了外面的世界,他选择了留下;
● 4年前,终于捧得向往已久的曲师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可以离开大山时,他的心忽然疼了,他舍不得孩子们,他仍旧选择了坚守———
一座大山。
山坡上一所小学。
全校200多个山里娃。
每年,一群孩子毕业离开了,又一群孩子背着书包进来了。
而马帅德,一直在这里。
15年来,这就是马帅德的整个世界。
“我坚守在这里,是为了孩子们将来能离开这里,走向山外的世界”
1997年中师毕业后,马帅德来到五莲的“西藏”——— 山庄乡中心小学。独守山村教育,是寂寞而酸涩的,但只要想起自己亲手送走的一批批学生,内心升腾的,是充实的喜悦。
“我不是伟人,改变不了太多。但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我所教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只要我的存在对这个偏僻的小学校、对学校的学生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我所做的工作也不是别人随便可以替代的,那我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这是马帅德心底最朴素、最真实的声音。
中师毕业的马帅德,在实际的工作中感受到知识的不足,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本科考试有一门必考科英语,它令许多大学毕业的考生都望而却步,对一个只学了三年初中英语的中师生来说简直是蜀道之难。
那是一段让他终生难忘的日子:整整一年半,五六千个单词,用了两千多个小时。多少个寒冬夜半,拥一拥裹在身上的大衣,跺一跺冻麻了的双脚。由于基础差,开始那段时间,每个单词平均需要一小时。就像展开的攻坚战,但最后还是一点一点啃了下来。
考研热,是好多人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环境、跳槽的好机会。他的中师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到曲师大任教。他心动了,又产生了考研的动力。经过两年拼搏,2008年春天他以第二名的高分顺利通过了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初试和面试。走出贫穷而闭塞的大山,奔向梦想的城市生活机会终于来了!
当学校要求调取档案的时候,他犹豫了,想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他的心忽然疼了起来,“山庄小学就我年轻,教授全校英语课,我走了,没有人会来到这里,孩子们的课怎么办?”经过再三的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了留下,他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王\’,我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安!”马帅德经常这样自嘲。自从分配到山庄小学以来,马帅德在工作上从不拈轻怕重,经常在关键时刻勇担重任。
2006年寒假刚过,由于六年级数学成绩太差,学校决定让他由二年级改教六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两个班的自然课。他没有强调客观理由,欣然接受。面对这个班学生整体知识底子薄且个体基础差别大的实际,他把教学首要任务定位在了解决“优生吃饱,后进生吃好”的问题上。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由4名优生任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布置作业,订正习题,决定做题的难度、进度。在教学中,重点辅导学习较差的那部分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这样一来,优生、后进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原来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也逐渐缩小了与优等生的差距。在全县六年级升学抽测中,该班的数学成绩由半年前全乡倒数第一名一跃成为全县第二名,两个班的自然成绩名列全县第三。
2007年,学校在全校三年级以上班级开设英语课。经过认真研究,认为马帅德自学过英语、事业心非常强,决定由他来从事英语教学。他毅然挑起了全校英语教学的重担。虽然参加学历考试,英语笔试能够过关,但口语毕竟是弱项。为尽快补齐口语这块“短板”,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便在校园开始了朗读。晚上,他又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对着复读机反复练习,纠正不准确的读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马帅德的勤奋努力,所教四个年级的英语成绩始终居全乡年级组前列,教学考核成绩连年优秀。在2010年和2011年的全县六年级抽测中,山庄小学英语成绩高出全县平均成绩十几分,位居全县完全小学前十名。
“城市有城市的热闹繁华,山村也有自己的安宁祥和,有人喜欢热闹,我独恋这里的安详”
刚工作那会儿,马帅德几乎不会打乒乓球,后来在老教师带动下,慢慢喜欢上了乒乓球。乡镇合并后青年教师都走了,乒乓球队眼看没人组织了,他硬着头皮充任了山庄小学乒乓球队教练。
练球的过程很辛苦,一个学生仅仅看起来能打上几板像样的球,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磨”。可以说,球技就是靠时间磨出来的。马帅德有个信念:要么不干,既然要干,就要最好。他知道,县城的学生假期星期天都在俱乐部练球,咱们在技术指导上不如他们,但天道酬勤,时间上要超过他们。为此他牺牲掉全部的午休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还要陪孩子们练球。每个星期天只要天气条件较好,他就带着孩子们练球一天。还有数不清的寒暑假时间。一年之中,这些时间加起来,足足能有两个多月。然而这一切都是毫无报酬,完全自发的。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所训练的山庄小学乒乓球直接代表石场乡中心小学参加全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2012年女队获全县第一名,男队获全县第二名,创造了五莲县村完小参加县级比赛的最好成绩。
在抓好训练的同时,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功课,他一有空就为孩子们补习功课,辅导孩子们背课文,做习题。山区经济条件差,孩子们当中有单亲的或父母外出打工了,马帅德就在训练空闲为他们买饭、洗衣服。遇到家庭困难的,就自掏钱为他们买衣服,孩子们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由于是山村小学,学生离家较远,为了学生的安全,遇到雨雪天他都亲自送学生回家……
已经上初中的学生于建龙曾给他寄来一张元旦贺卡:“……老师,我越来越觉得参加乒乓球队是我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以后我更坚强了,而且我的学习成绩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好起来的。加入乒乓球队,给我带来了很多益处,而这个机会是您给我的,所以我很感激您。永远不会忘记您,还有我在训练时的各种美好回忆。”
马帅德说,城市有城市的热闹繁华,山村也有自己的安宁祥和,有人喜欢热闹,他独恋这里的安详。为了家乡的孩子们,他已经走过了教育生涯的第一个十五年。现在,他正满腔热情迎接第二个、第三个十五年,坚守山区,默默无闻,直到永远……
▲ 马帅德和孩子们在一起
新闻推荐
▲10月30日,记者拍摄到的位于五莲县潮河镇境内的莲海大道。它北连五莲山中路的南端老君堂村,东南接潮石路,全...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