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世家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值此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一家五世都是教师的教师世家石志善老师家,听听他们几代人的教学故事。
从老爷爷到外甥女都是老师
走进石志善和耿翠凤老人的家,居室虽然不大但却被打理得井井有条。69岁的石志善老人和70岁的耿翠凤老人是一对教师夫妻。
石志善回忆说,从自己的老爷爷开始,到自己的爷爷、爸爸、大爷再到自己和妹妹以及自己的外甥女都是老师,外甥女现在张店区第八中学任教。由于家里世世代代都为教师,他自己和妹妹还分别被评为市级、区级的优秀教师,所以周村区教育局专门授予了“教师世家”的牌匾。
石志善是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在那个改革开放前“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岁月里,实习工资只有三十块零五毛,虽然过得辛苦但他却默默的坚持了下来,有32年的教龄。问他如何坚持了32年?他说:“这是我自己的爱好,也是祖祖辈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情结,我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改革开放后,老师们的地位逐渐提升,我们也就变得好过多了”。
妻子教书38年难忘教育生涯
说起自己干了一辈子的教师工作,耿翠凤也是侃侃而谈。耿翠凤老人先是在淄川区洪山镇马家庄教书20年,后又在山东洪山铝土矿教了18年,总共从事教育工作38年。
耿翠凤说:“我一直都是教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语文课。我文化水平并不高,是小学毕业,但在那个严重缺少教师的年代里,我被聘为代课老师。后来有机会又进修了一下。”谈起在那个年代教书的不易,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七级工八级工,不如三根萝卜两根葱”。
1959—1960年正好是生活困难时期,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从事教育工作不如回家种地,很多人都不能坚持。在那个时候学生上课是无教室、无教桌、无课桌板凳。“我们带领孩子们拔完野菜后只能在又旧又土的庙里上课,每天都是老师自带小黑板,孩子们自带凳子去上课。由于庙里的台阶高,孩子们又瘦又小也没有什么力气,老师只能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一个一个的把孩子和板凳抱上去再抱下来。由于没有吃的孩子们上厕所的时候拉不出屎来老师们也只能用发卡去给孩子们抠。”
和丈夫一样,对教育的热爱让她从来没想过放弃教育。现在两位老人退休在家多年,岁数虽然大了,但是身体还很硬朗。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他们对子女也教育有方,沿用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两个儿子儿媳都非常孝顺,婆媳妯娌关系非常好,一家人就这样,平淡、敬业的生活、工作着。
(晚报记者沙红翠实习生徐敏市民记者高绍水)
新闻推荐
...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