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访中国新文人画家李新雁
■记者张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灵动飘洒,墨色清雅悠闲,极富情趣的微山湖鲫鱼跃然纸上,萌动活泼。画中的落款题字,笔迹遒劲飘逸,意趣天成。
笔者曾有幸见过李新雁先生画鱼,只见寥寥几笔,鱼头鱼身即成,鱼身微弓,鱼尾轻扬。点睛时更是神来之笔,让整条鱼活了起来。通身墨色的层次分明,点缀以水草、气泡,使得一湖绿水在整幅画间荡漾开来……
新文人画,顾名思义,首先要成为名符其实的文人。
由此可见,画国画的人必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厚的了解,题诗、题跋、落款都不能露怯。李新雁的书法、诗文也有相当造诣,与他的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早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的李新雁,师从著名花鸟画家李波先生以及著名山水画家曾先国先生。李新雁从两位老师那里吸收到了许多美学的养分和技能。尤其在花鸟画方面,李新雁深受李波老师的影响,并成为在大学校园举办学生画展的第一人。
有人在看了李新雁的画之后感慨其画作厚重大气、洒脱自然,笔下流露出对人生的真诚感受和生活体验,更彰显出山东人的豪放品格。时下,中国花鸟画和山水画创作充斥着千篇一律的现象,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古人或名家的笔墨程式,而看不到作者本人。但李新雁花鸟画语言汲取了中国花鸟画特别是现代花鸟画革新传统的经典样式,与陈绶祥、李波、于希宁等人的花鸟画革新传统一脉相承,同时创造着自己的个性化风格。美术评论家李一对他有精妙独到的评价:新雁融会贯通,并能独辟蹊径,将深厚的笔墨功力融化在他热情洒脱的豪迈之中,在传统艺术的高峰上建树自己的个性。
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首届访问学者,他深谙陈教授对学生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也是按照孔老夫子的要求,第一是“读书明理”,明的是道理;第二是“教书育人”,教的是人,不是简单技法重复,而是要明白画国画的道理。“教人就是要把他教成画好画的人。画是画家画的,好画是好的画家画的,没有好画家怎么画得出好画?”
在朋友眼中,李新雁做人做艺术,讲究老实与真诚,有时甚至有些古板。然而这正是他的可爱和令人肃然起敬之处。他的花鸟画作品既继承传统,又不迂腐刻板,美由心生、意由境生,在追求取像自然笔墨韵致的同时,注重体悟和发掘物象本身蕴藉的品格气质、精神承载、文人情怀,于平和恬淡中生发出放达豪气,灵动而不失厚重,移情心照,诗性菁华,令人感到扑面而来的君子坦荡之风与朴素。
这种朴素是非常奢侈的品格。我觉得李新雁这种朴素,有一种极其高端的自信,这种自信首先是基于李新雁对中国历史文化高远的认识,也基于他在专业方面对中国美术史系统深刻的了解,在美术的自信上,表现在用笔非常肯定、非常坚持的笔象上,这种用笔特征和他的书法特征是分不开的。“书”与“画”本来就是一回事,因文化的意趣和索求是一致的,肯定是同源同宗。不重视书法对绘画的作用,是当代中国画坛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李新雁认为,画中国画必讲笔墨,不看重以书入画的重要性,就很难使其作品有高度。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讲究线条的含金量,讲究笔墨品质,书法在其中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相反,搞书法的人不研究绘画,同样对书法的提高也是不利的。纵观中国画史,一个大画家无不是一个好书法家。所以,一个书法不好的画家,其画一定不会有高度。“国画讲究神韵,意境,以物抒情,以物言志,以物喻意,追求的是笔墨情趣,以写意手法表现诗情画意。”“国画讲究笔墨,写出来的国画才是它的最高境界。”
对于画画,李新雁有说不完的感想和见解。
李新雁永远记得陈绶祥教授所教导“新文人画要有别于前人,有别于古人,但是又要继承于古人,需要不断变化才能成功。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可能要经过一辈子的努力,还不一定能达到目标。”但无论如何,陈绶祥老师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都将是意义深远的“引者”,将李新雁中国画的指针引向自我,引向了对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不逐名利,不慕荣华,拥一片丹青志,蕴半生翰墨香。这就是李新雁,一个给花鸟画以生命的文人画家。
新作展台
国画徐立
书法徐立
新闻推荐
《山东梆子腔》、《家有贤媳》入围“十一艺节”群星奖决赛 全省两部参赛作品都是济宁造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鲍童通讯员张媛媛李峰日前,文化部对参与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名单进行了公示。其中,济南市的两件作品,同时也是山东省仅有的两件入围作品——唢呐、板胡与乐队《山东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