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鹏飞
通讯员 刘鹏
从4年前负债1亿元到如今净资产近20亿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恒源热力在临沂市国企改革转型浪潮中脱颖而出。
国企改革,既是老话题,也是新挑战。经济进入新常态,包括国企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困难,而临沂恒源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不断深化改革,焕发新活力,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年初,史上最强冷空气持续影响临沂市,给恒源人的温暖事业提出了寒冷考验。恒源积极应对,向市民持续、优质供热。恒源在积极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条件下,实现了供热总能力4000万平方米,与2013年相比实现翻番。2015年,西部供热中心项目、东风东关供热支线工程等七大工程相继开工,项目建设超计划推进……
这是恒源近期交出的民生答卷。4年前的恒源能做好供热就算不错,等政府拨款买煤是常态。如今,恒源通过“以副补主”改革创新,迈出了国企发展的新步伐。目前,恒源热力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5家分公司、2家控股公司、2家参股公司、1家托管运营公司,运营总资产达40亿元,自身总资产19.9亿元,年总收入过5.3亿元。
“我们创新机制,采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集团化管控、精细化管理。”集团董事长王悦勤说,成立集团公司以后,进一步规范“三会一层”议事规则,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构建了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根治了制约恒源发展的固有“顽疾”。
恒源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王悦勤说,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以往的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资本运作,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企业生存力,恒源改革之路就这样铺开了。仅2015年,恒源就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借款、国家政策资金等方式为企业募集资金7.2亿元。恒源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以同股同权方式认购腾邦梧桐旅游二期基金1000万元,后期将陆续认购前海梧桐并购母基金二期1000万元、前海梧桐合投基金1000万元以及腾邦保理短融理财产品3000万元,年收益率为8%左右。“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发展让恒源爬出了濒临破产的泥淖。
国企究竟因何而存在?追根溯源,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做国企不但不能有私心,还必须要有社会担当。”王悦勤说,恒源在做好“供热主业”前提下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钱从哪里来?恒源“以副补主”的战略渐显成效。
恒源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化集群,先后成立安装、设计、售电、水务、节能环保、工程项目管理、智能科技等第三产业公司,促进了企业保值增值可持续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副业”公司产值共计10136万元。
在搞好自身改革的同时,恒源积极探索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尝试跨界经营。前不久,恒源热力持股15%与央企山东华宇公司、沈阳铝镁设计院共同出资建设中国铝业沂水碳素新材料基地。下一步,公司将在垃圾发电、污泥燃烧、中水处理、冷链物流等方面寻求突破。
恒源的发展目标正在践行临沂市国企改革的理念,加快培育能源(热电、燃气)、水务、投融资等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企业(集团)。王悦勤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恒源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地区大型能源国有企业集团,提高国有企业能源行业管控,促进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
新闻推荐
本报9月27日讯(记者朱鹏通讯员魏荣祥)今天,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杜德昌到罗庄区督导环保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杜德昌先后实地察看了山东元生铸冶有限公司、临沂赛德建陶有限公司、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