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瑞和奶奶。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小院,位于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一个叫大杜的村子。推开小院的门,秋葵、豆角、茄子、甘蔗在夏日的阳光里欣欣向荣。院子里,有两间房屋,一间破旧的土屋,一间小巧的瓦房。张家瑞与爷爷奶奶在此生活,今年高考中,他以625分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小院又增添了一份希望。
文/片本报记者徐洁
幽默男孩暑期做了三份家教
高考后,张家瑞过上了“朝八晚六”的生活,像个上班族。当利群阳光直通车到达大杜村村头时,张家瑞赶忙从另一户人家跑了过来。他在同村的村民家中做一对一家教,一做就是三份,分别教三个初中孩子,挣一些上大学的生活费。“做家教给我的体会就是,老师太不容易了哈!”他笑着说,得照顾每个人的进度,还得应付调皮的孩子。
张家瑞毕业于东营一中,今年以理科625分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软件工程专业,是村里考得最好的学生。“从小没有父母在身边随时管着,还能学习这么好,真懂事。”这是村里的老乡对张家瑞的普遍评价,而张家瑞对自己的性格特点评价很简单:“幽默。”坐在简陋的小屋里,没有愁眉苦脸,长相斯文的张家瑞让整个采访都充满了阳光和笑声。
张家瑞的父母多年前离婚,他5岁起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父亲长期在外打工,由于受过两次重伤,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因此,家里的收入也就时断时续。
为挣50元钱,曾顶着烈日发传单
从小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很难有机会真正品尝“穷”的滋味。张家瑞品尝过“穷的滋味”,并终生难忘。说到“穷”,这个爱开玩笑的阳光男孩表情黯淡了许多。那是在张家瑞中考结束后,也是一个炎热的暑假,他以超出东营一中录取线近百分的成绩被录取。然而,父亲却拿不出2000多元的学费。
父亲打电话给母亲求助,母亲让父亲自己想办法,在一旁听电话的张家瑞嚎啕大哭。“没钱的滋味真是太痛苦了,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张家瑞说,当时的感觉至今刻骨铭心,母亲毕竟还是心疼优秀的儿子,挂了电话后给他汇足了上高中的学费。
高中时,张家瑞每月生活费全部用于吃饭和学习,绝不买零食,“那是个无底洞。”他笑着说。他曾经利用假期顶着烈日上街发传单,一天能挣50元。
张家瑞说,在填高考志愿时,除了二志愿填报“软件工程”专业,其他志愿一律是金融类专业。他的想法很简单,从事金融行业,让自己和家庭富裕起来,永远不再受“穷”的折磨。
从小替奶奶做饭,最不放心爷爷
张家瑞自5岁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对我非常好。”张家瑞说。暑假中,张家瑞尽力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他早上8点去做家教,中午赶回家做饭,下午“下了班”顺便在集市上买好第二天的菜。奶奶腰不好,大男孩张家瑞从小替奶奶做饭,已经练了一手好厨艺。
即将离开心爱的小家,到离家400多公里远的威海上大学。张家瑞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虽然之前从没有系统学过计算机,但他仍然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不过,最让张家瑞牵挂的是年逾八十的爷爷和奶奶。
“近两年爷爷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我害怕在外上学,爷爷走了怎么办。”张家瑞说,他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心愿,就是等生活好了,让苦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过上享福的好生活。
新闻推荐
暑运近“尾声”,学生流渐升温 汽车总站:大学新生持录取通知书买票可享9折优惠
本报8月16日讯(记者李洋通讯员韩妮)16日,记者从淄博汽车总站获悉,暑运即将结束,8月底至9月初,各高校开始陆续开学,最近几天学生流开始升温,学生购预售票较多,汽车站将迎来学生开学公路客流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