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32名医疗技术人员步行90华里支援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当年的“法宝”,至今仍发挥余热

来源:齐鲁晚报 2016-08-16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济宁专区第一人民医院医院门诊楼(1955年)。老两口回忆当年的故事。本报记者张晓科摄1950年6月,32名医疗技术人员、一辆拉着医疗物资的马车走进当时的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技术人员和医疗物资的到来,给医院的后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时至至今,当年的医疗技术人员虽已成为老者,但他们以身作则至今发挥余热,时刻关心医院的发展,成为医院发展的法宝。

本报记者李倩康宇

通讯员胡安国周静

市立医院变省立

32人团队步行来支援

1950年6月3日,曲阜至济宁的道路上,一辆拉着医疗物资的马车急匆匆地走着,这辆马车后面还跟着一批护送大军——32名医疗技术人员。王世仁、王文德、侯同工是这支队伍的领队之一。

他们是响应省卫生厅的号召,由鲁中南行政公署卫生局从直属医院及滨海医院抽调的,前往济宁的目的是支援刚合并成立的济宁市立人民医院的。

1950年春,山东省卫生厅调整各专区医疗单位,济宁市立人民医院改建为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隶属于山东省卫生厅。由于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省卫生厅整合省内医疗资源,提升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也正是一张调令,让王世仁、王文德、侯同工等人步行90华里,从曲阜走到济宁,这支队伍中有的人脚上磨出3个血泡。

踏进医院的小楼

他从此在这里扎下了根

1950年6月,王世仁等人走进当时的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自从踏进医院的小楼开始,这里就成为他无法割舍的根。

成家、立业、退休,王世仁在这里工作了50年。从支援医院、修章建制,到勇于推进教学、医疗,大胆引进人才,医院逐步迈开发展的步伐,他是这家医院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之一。

“当时,医院的分科不像现在这么细,我当时主要负责护理管理和医疗。之前医院管理方面的经验不算多,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常规等,都是边学习边制定的。”王世仁回忆说。

王世仁的老伴是医院眼科的一名医生。在她的印象中,老伴总是很忙,到医院的时间也很早。早上一睁眼,吃完饭就去病房巡视。夜间也去,看看患者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急症患者。

在很多同事的印象中,王世仁走路特别快。有时候打电话找他时还在内科,刚打完电话他就到外科去了。

外出进修学习

24天他去了6个学习单位

“是这家医院造就了我”。王世仁说。

“当时的条件有限,有100张床位,只有手术包、显微镜等简单的医疗器械。”1951年,鲁西南行署卫生局将救济总署拨发给的一批药品器械发给医院,其中有X光机、冰箱、显微镜、高压消毒器、手术器械和药品辅料等,这时医院才正式对外开诊,负责鲁西南的医疗和地方病防疫。

1955年,医院建成1400平方米的门诊楼和1600平方米病房楼。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创建之初,医院还要建立一整套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医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很多工作都落在王世仁身上,但他从来没有怨言。24天他去了6个医院、学校,平均每4天一个医院,如何消毒、制度、常规,他都抄来了。后续,医院还不断派出骨干医生到上级医院学习,以提升医院的疾病诊治水平。

长期的医政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医疗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时刻保持着一位医者应有的责任感,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也不分周日节假日,他总是随叫随到。

严谨加上好人缘

晚辈、同事们都很钦佩

90岁的王世仁一直秉承这一贯的严谨作风。

听说齐鲁晚报记者要采访,他翻阅了医院各年代的多本院志,在硬纸板上工整地写出清晰的时间脉络,避免出现一丁点错误。

在老人的家里,墙上的万年历每一张都被撕得整整齐齐。老人的柜子里,德门医院的钥匙、门把手,都包在报纸里仔细放起来。他做事认真,公私分明,工作中小事也不占公家一点光,曾任医院眼科专家的老伴徐秋华说,他从来没用过单位一个信封。

提起这些小细节,一直在家照顾王世仁的女儿王晓燕一脸钦佩。“父亲与人为善、淡漠名利、勤俭节约、公私分明,这些都影响我们这些做晚辈的。”王晓燕说。

“父亲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与人为善的心态,也结下不少好人缘。”王晓燕介绍,尽管他退休很多年了,每次上医院给他拿药,很多人都会问老主任还好吗。

医院的核心法宝

人才战略是核心战略

有空的时候,老人会拿出医院的老照片和年轻时的自己打量。

50年的光阴荏苒而过,昔日的新院也愈发沧桑。尽管老院区的环境不如新院区,但还是有很多患者愿意在这里加床睡走廊。

“我们是冲着一院的技术来的。”在不少患者看来,百年一院的精神和一批家喻户晓的老专家才是他们最信赖的。

“人才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法宝,人才战略是我们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王世仁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造就了无数名医,这些人才也创造了市一院的辉煌和发展奇迹,使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综合实力名列前茅。

令他高兴的是,医院的硬件建设也正在迎头赶上。“医院建院早,虽然培养了一大批名老专家,但医院环境不如后来建的医院,东院区启用后,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看病就医环境。”作为一名老医务工作者,他虽然人从医院退休了,但心里仍然时时刻刻牵挂着医院的发展。

新闻推荐

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山东劳动职院5名学生参加

本报济南8月14日讯(记者王婷婷通讯员孙东)记者获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山东省集训选拔赛结果揭晓,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机制工艺系学生徐雪彦将代表山东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32名医疗技术人员步行90华里支援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当年的“法宝”,至今仍发挥余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