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曹俐10月26日,山东社科论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各科研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施路径。此外,在研讨会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联也正式揭牌成立。
在主旨报告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做了题为《关于<礼运>中孔子的“大同”思想》的报告,指出“大同”学说实质是“道承三王”,孔子一生追求“道”,孔子的一生就是求道的一生。在交流研讨会上,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向红做了题为《儒家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实证研究》的报告,她说,通过研究儒家经典文化融入,实施“仁和敬信”特色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联正式成立。今后,该社科联将集成文化资源,开展相关研究,强化育人功能,积淀理论与实践成果,在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探索新模式;以文化平台建设为依托,深入推进“一主三融六进”文化育人工程,开发文化育人系列课程,开展文化育人系列活动,在培养学生人文艺术素养方面探索新举措;以优化办学条件为支撑,面向社会开放文化资源,利用“互联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推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声音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有“公”的意识,才能做一个更好的“社会人”杨朝明教授在《关于<礼运>中孔子的“大同”思想》主旨报告中表明,孔子一生追求“道”,实现了他心中理想社会状态的“大同”之世。
“大同”学说价值在“天下为公”。孔子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里的“公”内涵丰富,可以是国家、社会、大众,也可以是公理、公式、公制;有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着想之意,也有公正、公心、大公无私之意,但首要的就是强调人们要有公共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与社会公德。人如何立身处世,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代中国思想家、政治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孔子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问题。
“人之所以为人”,应当遵守社会的规范,自觉遵守社会的公德,这是一个人的素养所在。在孔子“天下为公”的表述中,以自觉的修养处理好各种关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与社会规范,有较高的公共意识,才是孔子所说的“公”的主要内涵。在社会与家庭生活中,每个人的角色都是复合的,工作中都有下级与上级,具有“君”和“臣”的不同身份;在家庭又有“父”与“子”等的不同身份。作为社会的人,不能脑子里总是想一己之私利,应当考虑自己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集体。有“公”的意识,才能做一个更好的“社会人”。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改革发展处副处长、高职教育所所长刘向红把儒家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刘向红说,研究儒家经典文化,将儒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让启民智、养民心的民族经典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广泛地传播、传承下去。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融合经典文化,传承“仁爱、和谐、敬畏、诚信”文化精髓,遵循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技道兼修的教育思想,把儒家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滋养生命心灵。
高职院校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入儒家文化,构建“仁和敬信”素质教育体系,即打造一个载体——“仁和敬信”文化育人平台,优化“仁爱、和谐、敬畏、诚信”文化育人环境。
同时,创新构建“课堂+活动+实践+项目”四位一体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思想、人文、科学、职业、身体、心理六维度素质课程群,开发系列课程和教材。创新实施“道德礼仪建设工程”,推进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四德”建设,举行“著汉服诵经典”活动、“《论语》诵读比赛”等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杨朝明
刘向红
新闻推荐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山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确定2017年高考报名工作从11月8日开始。记者从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了解到,2017年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