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爱娜)今年以来,临沂市着眼常态长效,综合发力,集中实施了一批重点治理项目,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点上,主要是瞄准主城区和中心城区西南部等重点区域,加严排放标准、提高治污能力、关停污染企业,大力削减钢铁、焦化、建陶、玻璃、水泥、化肥等行业污染负荷,环境污染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面上,主要是加快实施“压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5项治理任务。今年全市共削减二氧化硫15%、氮氧化物7%、烟粉尘10%。二是标本兼治加快转型。治标方面,制定了9个重点行业整治技术要点,指导企业引进先进设施、改进环保工艺,明确整改时限、优化治理流程,全市工业企业环保治理水平有一定提高,提前半年达到山东省第三时段地方排放标准。治本方面,利用环保手段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实施了“1+11”工业升级行动计划,逐一明确转型方向和路径,引导企业有计划实施“退城进园”,大力实施“千企千项千亿”技改工程,冶金、化工、木业3个产业在率先治理中赢得转型主动,今年以来实现产值增幅明显高于全部工业增长。规划建设的40平方公里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实施“退城进园”,吸引了10余家全国知名企业和400多家市内规上企业入园,上万家木业企业实现统一供热供气。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淘汰钢铁产能150万吨、焦化产能260万吨、危化品产能 80万吨、煤炭产能 86万吨,改造提升建陶生产线 101条。三是创新机制合力攻坚。采取县区生态补偿金“翻番”、辖区企业违法问题“双罚”等约束措施,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县区实行后位督导、公开约谈和涉气建设项目限批。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日讯(记者柏建波见习记者蒋杨)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术平会见了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胡建华一行,双方就增进友谊、深化合作、实现共赢进行了深入交流。市委副书记张宏伟参加会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