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曹建强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着眼创新和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工作,持续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实现了“民警得提高、群众得实惠、治安得稳定”。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茂祯说:“基层基础工作越扎实,公安业务工作就越得心应手。在抓基层、打基础上肯下功夫,才能找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好办法。”
群众是根本
为百姓服务,保一方平安
年5月日晚时许,莱城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值班民警根据“一键报警”平台信息,第一时间赶往正顺新东方华庭小区,与物业人员一起,帮助居民李女士妥善处理了一起酒后滋事警情。如此迅速有效的处置,得益于正在推行的“智慧楼长”机制。
目前,在全市各小区创新推行的“智慧楼长”工作机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各楼宇单元免费安装了管控平台。通过拓展“楼宇守护、应急求助、便民驿站、宣传预警、远程巡控、数据警务”六项应用,聚焦当好“守门员、消防员、服务员、宣传员、巡更员、信息员”“六大员”,推动治安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延伸至每个小区的楼宇单元,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群众不掏一分钱,就可以感受到身边的安全,享受到家门口的服务,我们物业太欢迎了。”汶河名邸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说。
“智慧楼长”改变了以往单纯人盯人看的安全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小区安全防范水平,构筑起社会治安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实现了整体防控的最优效果。
基层是重点
让“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不久前,高新技术开发区崮山村的李老汉高兴地拿到了新的二代身份证,对于腿脚不便的他来说,多亏了本村的警务助理,帮他代办了身份证。“警务助理就是没穿制服的警察,也是咱村里的乡亲,现在大家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们。”李老汉说出了心里话。
下半年以来,高新区分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机制,以夯实基层基础引领整体工作布局,实现了治安防控工作的立体化、动态化和社会化。截至目前,全区名警务助理投身基层警务,深耕细作责任田,筑牢了基层平安防线,夯实了公安工作的根基。
警务助理充分利用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资源优势,在最基层、第一线开展工作,通过深入群众,倾听民生,掌握民意,积极协助民警采集基础信息、调解矛盾纠纷、组织巡逻防范、开展综合治理,将公安机关最小细胞由派出所延伸到了社区和村庄,努力把警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通过警务助理搭建的桥梁和纽带,广大社区民警也能与群众说上话、交上心、坐上一条板凳。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距离”。
截至目前,全区警务助理已采集、收集各类信息条,排查安全隐患处,开展治安巡逻人次,服务群众人次,组织参与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余起。
民警是关键
爱警励警激活创造力
月日,莱城分局快侦快办将涉嫌妨害公务的两名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曲某某依法刑事拘留,切实维护了民警的执法权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民警维权问题,制定出台了《莱芜市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慰问救济工作实施办法》,落实相关政策,为一线实战民警提供坚实的执法保障。
“对基层民警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市局健全完善了优抚工作机制、特困民警慰问机制,伤病救助“绿色通道”机制,尤其注重民警合法维权机制等,规范了民警请休假、健康检查等制度,积极推进减负专项治理,最大限度给基层一线民警“减负”。
在这种氛围下,全局民警的创新积极性普遍高涨,基层单位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了警务“E指通”、爱心警务岗、“西城警事”微信交流平台等一批创新做法,市公安局连续三年获得山东公安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全局形成“既有群山、又有高峰”的创新效应,最大限度地延伸安全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尊重基层民警的首创精神,让民警善动、乐动脑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警的创造力,激活了民警的战斗力,基层一线源源不断的“金点子”,展示出可喜的警务效能,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潜能和活力,警营中干事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新闻推荐
成立于年的程故事社区艺术团为社区文化活动注入了活力,凝聚了居民认同感,并多次参加全市举行的文艺汇演,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社区和谐的催化剂———记程故事社区艺术团□本报记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