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客户已成重灾区
就在7月底,陈文在停车场与一辆轿车发生刮擦,在按流程报警并打电话给投保的保险公司后,一切照常进行。就在车辆事故定损后的第二天,陈文就接到一个自称她投保保险公司财务李先生的电话,对方准确地报出了她的车牌号、出险日期、出险地址和大概的定损价格。“对方说可以办理快速理赔。但需要我去农行ATM机打一个赔付单号,他们直接把保险的赔付资金先打给我。”陈文回忆道。对方报出如此精准的信息,第一次办理车险理赔的陈文对此并未怀疑,她找到一台ATM机,并按这位“李姓财务经理”的提示操作。但随后,她发现进入的是英文操作界面,而且相关指令是转账给对方,并非所谓的收款操作。“好在认识英语,我就问了下,对方就在电话那头大声说快点操作,否则时间来不及了!”陈文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立马挂断电话,并且报了警。但接电话的警员对此似乎早已司空见惯,甚至跟她开起了玩笑,“终于骗到一个认识英文的人了,你这属于被诈骗未遂”。“关键是这些信息怎么泄漏出去的,这个链条不找出来,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上当。”陈文认为。在她看来,结合大数据和“精准营销”特点的“升级版”电信诈骗,其迷惑性更强,诈骗成功概率更高,涉及金额往往也会更大。对此,记者致电该保险车险客服人员,对方表示“每天都能接到几例类似的投诉,今年估计都有1000多例。”
“大数据”从何而来?
事实上,在整个汽车服务链条上,暴露在骗子“枪口”之下的已不仅仅是车险客户,买车一族也频频中枪。家住山东菏泽的张云,至今仍对两年前的一次遭骗经历耿耿于怀。当年他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但提车还没过几天,就有个电话打过来,告诉他政府最新推出了购车返税政策,需要他去ATM机上按提示操作领取这笔钱。张云随后的经历与陈文如出一辙。但不同之处是,张云一下子被骗去近3万元钱,尽管第一时间报了案,但结局也仍是一样,至今未见下文。
一个惊人的现象是,类似的数据交易在互联网上几乎已成为一个半公开的市场。记者在QQ群搜索“数据”、“车险”、“保险”等关键词,立马就跳出“车险数据通报”、“一手车数据”、“小区业主豪车数据交换”等相应群组,个人隐私就像菜市场的蔬菜一样被随意挑拣,按价出售。
安华金和数据库安全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这类信息泄露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类是被黑客入侵公司系统,第二类是内部人员泄露信息,第三类则是负责开发和测试的外包人员泄露信息,他表示,“平安车险的信息泄露也不排除是第三方所为。”据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邹春霞通讯员郝少男杨海泉)“发现钱包里面这么多钱,可能一般人捡到都自己留下了。没想到您不但拾金不昧,还想方设法联系到了我,实在是太感谢了!”8月22日晚,失主张先生紧紧地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