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前,山东省淄博市一产妇在坐月子期间被其家婆要求穿棉背心、羊绒裤、毛线帽,甚至盖棉被,最终被“热死”。送医时,该产妇体温高达40多摄氏度,心脏和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损伤。该产妇家人解释,担心产后“怕风怕冷”,为坐好月子,家里不开风扇、空调,产妇穿着长袖长裤,还盖被子。消息很快便在网络上传开,该产妇的不幸遭遇令人唏嘘不已。
入伏以来,全国各地被高温炙烤,由高温引发的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甚至多地已经出现今夏首例“热射病”患者。什么是“热射病”?为什么“热射病”那么凶险?又该如何防治?就这些市民较为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钟宏琳。
热射病并非简单的中暑
钟宏琳指出,热射病(重症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临床上,热射病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平时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群体,非劳力型热射病则多为居住在拥挤和通风不良处所的老年人。劳力型热射病主要与高温高湿环境有关,即在外界持续高温作用下,患者中心体温超过40℃,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循环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为体温过高,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谵妄、昏迷、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病情危重。其病死率可达40%~70%,即使接受ICU治疗,其病死率仍高达63%。
急诊科医师不会将中暑一概而论,不同的程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上,中暑可分成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症中暑。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患者只要给予补液盐口服,离开高温环境,适当降温,就能恢复正常;但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如果不给予及时和有效的抢救处理,患者就有可能出现终身残疾或死亡。
如何预防热射病
钟宏琳认为,在高温炎热的夏季,预防热射病需要人们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躲避烈日。热射病常因被烈阳照射时间过长所引发,所以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量减少外出。
防晒保护。出门时,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壮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补充水分。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可多吃些西瓜、橙子、桃子、柠檬、黄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具有预防中暑的功效。
睡眠充足。夏季日长夜短,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利于工作和学习。
补充营养。夏季面对高温,营养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高维生素A、B1、B2和C的食物为主。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食物。
备防暑药。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金银花露、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丸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及时检查身体。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血管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在夏季应及时检查身体,增强防护意识。
钟宏琳强调,气温过高时,一定不要在户外长时间活动或工作;在室内呆着也一定要注意通风和及时降温;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果在高温天气下发生昏迷,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但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出现心跳骤停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可用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昏迷人员体温持续过高,应马上送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轻视,耽误治疗时间。
这些人群需警惕
钟宏琳提醒,从职业特点来看,在高温、高湿没有通风的环境下长时间滞留都是中暑的高危行业,如冶金工人、搬运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交警、快递员、送餐员等。而中暑的高危人群则包括老人、小孩、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服用药物、以及孕妇等人群。
新闻推荐
经常看新闻说,某某彩票“小白”被“老司机”领去买彩票,结果中了大奖;老公买了多年彩票没中过大奖,可是从来不买彩票的媳妇买了一次就中了大奖……对于福彩“小白”孙先生(化姓)来说,他就经历了一场刷新...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