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阳社区成立于2002年,辖区常驻居民2528户,总人口7469人,是一个居民密集型老城市社区,基础设施陈旧。近年来,他们面对邻里关系淡漠、居民对社区认同感低、活动难组织、工作难开展等问题,培养孵化了21支2058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多彩志愿”服务品牌,使社区内党群关系融洽和谐,社区氛围温暖幸福,走出了一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路子,荣获了包括“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山东省文明社区”等在内的国家省市级荣誉43个,他们的治理服务模式受到了国家部委负责人的充分肯定。
YMG记者滕新书通讯员姜艳平摄影报道
他们的街道都是“文化墙”
“二十四孝”“文明养犬”“儿童字母表”“邻里一家亲”……走进大海阳社区,虽然房屋基本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大街小巷的每一面墙上都是五彩斑斓的主题彩绘,包括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关爱老年爱心服务、呵护儿童关爱未来、国学文化街、邻里文化街、科普文化街等,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提升了社区内涵。其中,五条文化街贯穿了整个大海阳社区,其中最长的当属国学文化街,生动的画面配上文字说明,既形象又有趣。画面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引导人们增强对道德的理解、对文明的理解,激发人们形成“善”的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责任和道德判断,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遵道德,进而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科普文化街”上,野狗狗屎咋处理、漏电起火如何应对、楼道内乱堆放木头容易引起火灾怎么办等枯燥乏味的问题,被一幅幅形象鲜明的卡通图案诠释得非常细致,这种既贴近生活又实用的绘画方式让日常的安全小贴士变得“活泼可爱”;邻里文化街弥补了“邻里守望”服务项目的空白,引导居民树立“以社区为家”“以社区为荣”的意识,逐步建立互知、互敬、互帮、互信的新型邻里关系,使邻居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敬,由相疏到相助,进一步密切邻里关系,增进邻里友谊,打造“熟人社区”;在“邻里文化街”的另一边,几个孩子正在“儿童文化街”前玩耍,一位年轻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沿着儿童文化墙走了一遍,把每一个英文字母给孩子念了一遍。“我们一直注重未成年儿童的启蒙教育,在建立福彩乐童室的基础上,绘制了儿童文化街,整个文化街画面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绘制了26个英文字母、亲子图案和简单的英文单词。”大海阳社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文化街不仅让道路变得更加整洁漂亮,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为共建和谐社区起到有利的宣传作用。同时,这些彩绘墙被社区的群众像宝贝一样珍惜着,绘制完成4年来没有出现一个野广告。而且,家家户户门前种植的玫瑰花为群众们带来了芬芳的花香,整个社区弥漫在甜蜜之中,使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
他们为老人开起“老饭桌”
跟大海阳社区的居民聊起来,他们最常提的词就是“温暖”,因为居民的需求总能得到温暖的回应。去年下半年,有独居高龄老人提出午餐问题,社区就首创了烟台市第一个“壹家生活社区厨坊”,由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为51名独居老人提供了精准养老助餐和送餐服务,通过本社区的志愿者为本社区的老人服务,开创了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老人们高兴地说:“孩子们都有小饭桌,我们这些老人也有了自己的老饭桌!”社区的家长提出孩子放学后和寒暑假无人看管的问题,社区的金色儿童志愿服务队就开办了430课堂和寒暑假公益成长园,搭起了社区青少年交流友谊的平台;0-7岁的儿童没有地方玩,社区就建立了烟台市第一个乐童淘气堡,为他们配置了滑梯、跑车、图书,他们的爷爷奶奶成为志愿者;失独家庭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社区就组织他们成立了“心灵港湾情感联社”,为他们生日送蛋糕、节日陪伴过节、病床陪伴,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寒冷,实现了“抱团取暖”;60岁的老人们急需水电暖维修服务,社区就挖掘具有维修经验的群众,组建了“彩虹安全维修服务队”,提供了免费的维修服务;居民缺少文化生活,社区就发动具有文学、摄影、音乐爱好的群众成立了“仁爱文化驿站”,为居民免费教授书法、绘画、象棋、摄影、合唱、舞蹈等课程,让居民在课程中既能学到技能,又能增进邻里间的交流,邻里间人情不再冷漠,社区处处都有亲人、有熟人。近年来,大海阳社区建起了“幸福来敲门服务社”“去哪儿儿童服务社”等主要以志愿者为主的社团,服务次数达到了2万余次,惠及群众6000多人。社区为每名志愿者都购买了意外保险,利用专项经费购买了21支志愿服务队的服务,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强的经济和精神保障。如今,“年轻的服务年老的,有能力的服务无能力的,有钱的帮助困难的”正在大海阳社区成为一种风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形成了浓厚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温暖社区氛围。
志愿服务让这个社区更美好
在大海阳社区,好家风、好典型、好模范始终引领着社区的美好家园建设和和谐发展,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榜“孝亲敬老”提名模范吕翠丽、烟台市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心连心艺术团团长张建华、芝罘区道德模范“幸福来敲门”服务队负责人于占芬、烟台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等先进典型。在大海阳南街上,社区设立了一面“爱心墙”,为社区救助者与被救助者搭建了平台。社区为爱心墙设立专门的志愿服务队,由他们负责衣服的维护和雨天的收集,然后挂上墙,任由需要的人取用。“爱心墙”设立以来,80%的衣服找到了新主人。为了让更多居民能感受到典型的模范力量,社区进行了“好婆婆、好媳妇、好楼长、好家庭、好邻里”评选,先后评选出四德榜模范68人;他们成立了烟台市第一个社区众爱公益项目孵化基地,培育孵化了诸如文明养犬协会、红色诗社等15个特色各异的社区草根社会组织和25个公益项目,其中的文明养犬协会探索了“养狗人管养狗人”的新思路,自创设计了“红色小屋宠物狗厕所”安放在小区各个角落,提醒居民及时清理宠物粪便,来自社区的党员、群众和保洁人员27人加入这项工作的志愿服务队伍,解决了老城市社区不文明养犬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社区还建立了烟台市第一个法律咨询服务站,老百姓拥有了自己的“法律顾问”,从源头上预防矛盾隐患的发生,社区连续14年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2017年2月,大海阳社区的“情暖家园彩虹安全维修服务项目”在山东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5月又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山东省社区社会工作试点单位”称号,这是烟台市六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截至目前,大海阳社区共承接省市区公益创投项目15个,争取专项扶持资金136万元,全部用于服务辖区群众。“有情社区有真情,邻里相伴并肩行,风霜雪雨无所惧,大爱无疆绘美景。”这是搭建“爱心墙”后居民写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社区的美好愿望和祝福。社区还自创了烟台市第一首社区之歌《幸福大海阳》,在党员和群众中纷纷传唱,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孩子们都快乐成长吆,老人都享安康,舒心的日子笑着过,幸福永驻大海阳!”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站如松▲坐如钟▲清明节期间师生到段村烈士祠堂扫墓▲校内务大比武□本报记者孙孔嘉通讯员姜本杰国防教育是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