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正处于国弱民穷、内忧外患、民族存亡的历史紧要关头。 《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似乎暂时恢复了平静。然而,在表面平静的背后,更大的爱国主义情绪就像火山一样正在积累。时机一旦成熟,这座火山就会爆发!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日本根据其1917年与英、法、俄等国所订立的密约,要求接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4月25日,梁启超在巴黎给国民外交协会发来电报,称日本将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得知此消息后,福建闽侯人林长民 (林徽因的父亲)义愤填膺,立刻将其写成文章,托当时在北大任教的梁敬錞送到《晨报》发表。
据梁敬錞回忆,“4月25日,国民外交协会接到梁任公巴黎来电,报告德国前在山东的权益将由日本继承,希望同人警告政府国民,勿签对德和约。5月1日傍晚,林长民先生,交来一条新闻,托我便道送到 《晨报》馆发表。我晚上9时左右,走进了丞相胡同 《晨报》馆,找到了陈博生总编辑,请他将这条新闻,明早见报”。
北京《晨报》在得到了林长民的署名许可后,于5月2日将这篇文章登了出来。林长民在文中写道,“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交由五国商量处置,惟须得关系国之同意。我国所要求者,再由五国交还我国而已,不知因何一变其形势也。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但执一九一五年之二十一款及一九一八年之胶济换文及诸铁路草约为口实。呜呼!二十一款出于胁迫,胶济换文以该路所属确定为前提,不得迳为应属日本之据。济顺、高徐草约,为预备合同,尚未正式订定。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中国人积压了近20年的爱国主义情绪。首先披露这一消息的,就是福建闽侯人林长民。董立功
1919年5月2日,《晨报》刊登林长民的 《外交警报敬告国民》。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王萍)“今年苹果的收购价每斤涨了1块多,市场零售价涨到了10块一斤。”在市中区华山路上某水果超市内,销售人员在...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