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毕仕俊是李沧区世园街道毕家上流社区党委书记,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乡村之星、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毕仕俊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转业不转志,退伍不褪色,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发展工作中,以骄人的工作业绩,改变了毕家上流社区多年来的贫困面貌,体现了令人敬佩的军人本色。
打赢贫穷“歼灭战”
1985年,24岁的毕仕俊退伍还乡,面对家乡的贫困与落后,作为一名在部队的熔炉里锻炼过的、有见识有抱负的青年,他决心在自己的村庄干一番事业。1988年他当选为村主任,党支部副书记。1991年,换届选举成为毕家上流社区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将近30年。面对着乡亲们期待的目光,他默默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毕仕俊常说,咱当兵的人,就是要战斗在第一线,要么不干,干,咱就一定要实实在在干出点事情来。当时的毕家上流,还没有一条完整的路能联通外面。毕仕俊决心打通村里到山外的道路。毕仕俊带领着乡亲们搬巨石,填沟壑,夯地基,固岩层。无数个日日夜夜,饿了,就啃一口干粮,累了,就斜倚在土堆上睡会儿,醒了继续挥舞镐头。十年筑路,毕仕俊硬是和乡亲们用镐头小车打通了毛杨路和天水路这两条外延的主干线,将社区的九个自然村的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毕家上流社区的道路首次实现了外延内联和辖区村户相通的全覆盖,通车里程达到二十余公里。道路的畅通,连接起山内与山外,也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实施绿色“阵地战”
初战告捷,大家欢欣鼓舞,但毕仕俊并不满足,他与党支部一班人反复研究,又为毕家上流规划了一项更大的发展战略,那就是,依托社区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绿色经济,让绿水青山成为百果山最亮丽的名片。那些年,他们先后引进并种植了香樟、紫薇、五角枫、猕猴桃、玫瑰香葡萄、山楂等各类观赏与经济林木共计100余个品种,30多万株,山头绿化达到了950亩,水库周边,“巾帼林”“共青团林”“竹苑”“中外友谊林”等十余处林地也应运而生,百果山一片郁郁葱葱。依托着丰富的林木与景点资源,他们又先后建成了10公里环山路和5000多米的人行观光小径。设计建成了3条2800多米长的樱桃沟,400米长的仿木瓜果长廊和200米长的花廊。如今,毕家上流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峦绿了,满目青翠、硕果累累,毕家上流成为人们眼中的世外桃园。
打造和谐“根据地”
近年来,毕仕俊将创建“和谐家园”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广大居民为服务主体,以促进社区发展、改善社区民生、提升社区文明、致力社区和谐以及建设“小社区大舞台”新格局的目标,紧锣密鼓部署,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为保证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毕仕俊和班子成员经过研究,又拿出近7000万元对社区A、B区房屋进行装修。多年来,为解决社区居民失地后的生活问题,社区每年还拿出近2000万元,发给社区股民和居民。每年为居民交纳养老金、医疗保险等费用高达1000余万元,使社区实现了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全年60岁以上老人及全体居民的各项补助和福利共计600余万元。此外,每年社区还支出100余万元用于80岁以上老人、伤残人员及重病人员的慰问与帮扶,这些工作现在已经成为社区工作的常态。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梁超
新闻推荐
本报7月8日讯7月7日晚,青岛东方影都《群演公社》第三期在山东卫视及各大视频平台播出引发多方关注、热议。第三期节目中,唐...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