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自从8月10日凌晨在浙江登陆以来,以其强大的破坏力致山洪暴发、堰塞湖决堤、江水倒灌、临海全市被淹,目前已造成32人遇难、16人失联,651万人受灾。
我国东南沿海省份一直都是台风重灾区,每年几乎都会有台风在带来强降雨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灾害。今年的台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生成时间较晚,但却像是一直在“憋大招”,导致今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那么,台风生成的时间是否有规律呢?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的人们,一年基本上需要经历多少个台风?台风来自哪里,经常光顾哪里,又消失在哪里?哪里是受台风影响的重灾区?台风各种奇怪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我们获取了来自中央气象台从1949到2018年这70年间影响西太平洋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数据70000多条,包含着70年间的2300个台风(热带气旋),带你一起更好地了解台风。
台风“利奇马”在山东青岛再次登陆
山东26座水库超汛限水位 10余万警力迎战“利奇马”
台风“利奇马”的中心已于11日20时50分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
记者从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截至11日16时,山东全省有26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均已开闸泄洪;其中,沂河、弥河、中运河、沭河、大沙河、潍河有明显洪水过程。
目前,山东省气象台11日17时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目前,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汛抗旱技术专家组全部到位,针对水库超汛限、河道泄洪、山洪易发等情况已展开专业会商研判,拿出解决方案,提出专业意见。山东省防指先后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全省16个市现场指导台风防御工作,督促各地细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抓好防御关键环节。
记者11日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全省公安机关已全面启动社会面一级巡防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突击队、攻坚队的职能作用,部署全省10余万警力迎战“利奇马”,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新华社
关注超强台风“利奇马”
致6省市651万人受灾 位列登陆华东台风前三强
截至目前,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不多,“利奇马”是第三个登陆的,但也是最凶猛的。此前登陆的“木恩”和“韦帕”登陆时强度为热带风暴级,风力分别为8级、9级,远低于“利奇马”10日登陆时的强度——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米/秒)。
记者11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截至当日17时,台风“利奇马”共造成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6省市651万人受灾,145.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说,“利奇马”不仅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有记录以来登陆浙江的第三强台风。
“利奇马”与2016年的台风“莫兰蒂”并列,仅次于1956年的台风“温黛”、2006年的台风“桑美”。
为何能影响到华北甚至东北地区?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向纯怡介绍,每年盛夏季节一直到10月份,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爆发的活跃期。这个季节的台风达到超强级别也比较常见。
“今年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因为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素——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大。在副高的引导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深入到内陆,影响到我国华东的大部分地区。”她说。
台风强度减弱是否意味着降水减少?
从超强台风逐步减弱为台风、再到热带风暴,台风强度减弱是否意味着降水减少?向纯怡表示,台风减弱之后并不表示降水量会减少,降水的范围反而可能会扩大。
何立富表示,“利奇马”进入渤海湾后,会出现回旋少动的情况,因此对山东的影响时间比较长,影响也比较大。加之前期高温天气多,降水比较少,山东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相关地方和部门一定要加强防范。据新华社
一
台风的生成时间规律
今年8月以前,仅有一个热带风暴“木恩”登陆我国,与往年对比起来,今年8月以前似乎并没有什么台风。那么70年来究竟哪个月份生成的台风最多呢?
1949年到2018年这70年间,8月份总共生成了504个台风,是所有月份里平均生成台风最多的月份,达7.2个。也就是说,每年8月份平均每4.3天就有一个台风生成,其次是7月和9月。
台风多发的月份是每年的6月到11月,约占85%。而12月到次年5月的台风占比很少,并且这些台风几乎都在西太平洋和我国南海活动,对我国内陆影响很小,所以我们印象中这段时间是没有台风的。今年最早的夏季台风是在6月27日形成的“圣帕”,相较往年有所推迟,于是很多人心中便有疑问:今年的台风是否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来得比较迟呢?由70年来每年首个台风形成月份来看,70年里只有4年的首个台风是在6月份才形成的,说明今年的台风形成确实是受影响的。而70年里首个台风形成最晚的是在1998年,热带风暴“NICHOLE”于1998年7月8日姗姗来迟。
二
哪些地方是台风经常光顾的?
利奇马登陆浙江以来给江浙沪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害和损失。除了浙江之外,还有哪些省份经常受台风的侵扰呢?
70年来的台风路径把西太平洋、菲律宾、我国南海、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团团包住,我国的海南、广西、广东、澳门、香港、福建、江西、台湾、浙江、上海、江苏等都是台风的主要侵扰对象。其中海南、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尤甚,在这些省份生活的人们,估计都有过台风眼从头顶飞过的经历。
三
哪些地方是台风受灾最严重的?
单看所有的台风路径图,并不能得出哪些地方是受灾最严重的结论。因为台风是分等级的,不同等级的台风,其给地区带来的伤害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 的通知,台风(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影响力如下:
中心最大风力大于14级的强台风、超强台风几乎只在海面上存在,一旦登陆便会因陆地的关系削减其中心风力,使其降级,所以很多强台风、超强台风的路径到东南沿海的海岸线时便消失了。不过这里可以看到,台湾是受强台风、超强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很多强台风、超强台风直接横跨台湾。
强台风、超强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之后,虽然降级成了台风,但是中心最大风力大于12级的台风是可以直接以强大的破坏力侵扰沿海居民的,海南、广东、澳门、香港、福建、浙江都是受中心最大风力大于12级的台风侵扰的常客。
四
台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别看前文列出来的地方都是东南沿海省份,就以为台风只会在这些地方侵扰。其实它们来自遥远的太平洋,长途跋涉,不断壮大自己,带着强大的破坏力向内陆冲去。起源于哪里的台风最有可能发展成超强台风呢?这些台风,除了经常光顾沿海省份外,还到过哪些其它地方呢?
由70年来所有台风生成地点图可以看到,这些台风几乎都生成于北纬5度到25度之间,生成于太平洋的台风更有潜质发展成超强台风,而生成于我国南海或者靠近陆地的台风发展成超强台风的概率比较小。由70年来所有台风消亡地点图可以看到,台风远远不仅只到过沿海省份,还到过贵州、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甚至还到过陕西、东三省和内蒙古!但是,这些都是很少发生的。
台风从生成到消亡,平均生命周期是多少天呢?我们计算了70年来所有的台风生命周期,发现一个台风平均存在6天23小时29分56秒,不过生命最长的一个台风整整存在了25天!我们还计算了一个台风成为强台风或超强台风之后的持续时间,发现一个成为强台风或超强台风之后的台风,平均可以维持中心最大14级以上风力3天16小时49分54秒!
五
最“纠结”的台风
当然,也别以为台风只会从东边生成,然后往西边一直走,“纠结”的台风有的是。我们根据台风的路径找出了一个最“纠结”的台风。
这是一个生成于菲律宾的台风,刚生成的时候还是一个热带低压,一直往西南走,走着走着突然掉转头朝西北冲去,就在人们以为它要在广东和海南登陆时,它忽然又调转方向往东北走,横穿了整个台湾,在接近琉球群岛时又一次调了头,往相反方向走去。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回,打了好几个圈才找好自己的落脚点,可谓是史上最“纠结”的台风了。
六
台风的命名规则
新闻里的台风有各种各样名字,“莲花”“玉兔”“山竹”“玛莉亚”“利奇马”等,有些名字听起来像是中文名,有些像是外文名,有些比较端庄,有些又好像有点随意。究竟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呢?
原来我国中央气象台自2000年1月1日起,在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使用热带气旋名字。命名表的140个台风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称组成。这些名字常以花、鸟、虫、鱼、人名、地名、星座、神的名字命名,或随意或严谨,体现受台风影响地区的人民对于台风的敬畏及跟台风抗争时的乐观精神。
这140个名字是按顺序轮流使用的,所以隔几年还会听到同样的台风名字。按照世界台风委员会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大的损失,那么这个名字会被这个台风永久占用,从命名表里除名。按目前“利奇马”的影响看,“利奇马”很有可能要被除名了。 据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上海中心气象台今天6时00分解除台风黄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由于台风“利奇马”逐渐远离本市,本市风力已明显减弱,本市...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