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名校硕士毕业后 重新高考值得吗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8-20 01:12   https://www.yybnet.net/

A18~A20

硕士再高考是一道职业生涯教育命题□茅亩

■话题

如果高考落榜,有些高中生会选择复读再战高考,但你有听说过在名牌大学就读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选择重新高考的吗?

近日,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张韫喆为学医今年重新高考,并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

张韫喆在2011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入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又保研进入了浙江大学,成为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SCI一篇,国家专利两篇,顺利毕业,甚至在决定重新高考前,他已经在一家上市医药公司谋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过万。但他表示,自己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学了化学。虽然家人坚决反对,但坚持重新高考学医,并成功圆梦。

有网友支持他这种做法,网友@木木Minki说:“为了一生喜爱的事业而从头开始拼搏,凭借他的勇气和毅力一定可以为医学事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长远目光来看,他的选择是值得的,支持他!”

也有网友不支持他的选择,网友@Yup说:“他已经考取了化学硕士学位,说明他也是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坚持下去,可以为国家化学事业做点贡献。不必为了所谓的梦想事业又在学校待几年,而且这样的结果是未知的”。对名校硕士毕业重新参加高考,您怎么看?

刘鸿亚

为了回归初心、继续追梦,张韫喆果断与已经毕业的专业“决裂”,选择从头再来、重新开始。这种勇气与魄力绝非一般人所具备。凡成大事者,其意志品质与行事方式往往迥异于常人,从这种意义上讲,他是好样的。

张韫喆本身一直想学医,经过数年的兜兜转转,现在终于“弃化学从医学”,不失为明智之举。既然志趣不在化学,即使工作与专业相关,也很难持久保持热情,更难以挖掘自身潜力。但现在,他毅然决然放弃既有专业,决意与念兹在兹的医学专业“牵手”,他的未来前景将会令人期待。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岗位对于从业者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对某个专业根本不感兴趣,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就读了这个专业,假如经过“磨合”,慢慢激发新的兴趣再好不过;若是始终提不起兴趣,只是被迫接受被动应付,那么这个人不仅不能体验到求知学习的快乐,而且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很难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人生亦很难出彩。一个人对某个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他恰好就就读了这个专业,必然能够忘我醉心其中,孜孜不倦钻研深究,从而学得扎实、精准和深厚,日后在相关专业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专业与工作,或兴趣与事业,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是个体的幸运,也是社会的福音。它能极大地激发公民个体的禀赋潜质,彰显个人才华光芒,工作因而能够推陈出新,也最容易出丰硕成果;对于国家而言,更多的人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社会必然迸发蓬勃活力与无尽生机。

张韫喆专业学习走了较长的“弯路”,这一耽搁让四五年甚至更久的青春年华在“弯道”徘徊迷茫。从经济角度审视,26岁的张韫喆从“终点又回到起点”,成本确实太高。因为要重新读医学本科,人生许多事情都要延缓推迟考虑。万幸的是,他终归从“弯道”回到“正途”,回到心之所属之地。张韫喆在“阴差阳错学了化学”之后并不甘心将错就错,他今后的人生更值得期待,他为追梦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或许有人还会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26岁硕士又重新读本科的代价实在“伤不起”。对此我们应当辩证分析,人生其实会有很多犹豫不决时候,它既关乎年龄、阅历与心智成熟程度,又关系到特定环境下人的心态。犹豫彷徨有时跟年龄大小不成正比,年轻人可能胸有成竹,年长人也可能茫然无措。理想的愿景当然是,人生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直奔目标为最好。然而现实中又有几个人没有走弯路?不管走了多远的弯路,只要最终能够回到“心心念”之地,便是良善的结局,即是最好的归宿。

让梦想回归□程应峰

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张韫喆,为学医而重新参加高考,这种在亲友眼里“极端叛逆”的行为,我以为是一种可资咀嚼、可资回味、无可厚非的人生行为。

就张韫喆而言,他的选择和坚持,绝非任性,而是时光浸润之后的一种清醒。正是缘于这份清醒,他才明明白白、了无怨悔地回归到了实现梦想的路径上,哪怕是要付出从头开始的代价。

事实上,又有谁没有人生梦想呢?从青少年到中老年,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从来没有间断过。只是,于很多人而言,梦想是天边的一抹虹霓,一张悬画,可望而不可及。面对现实生活,囿于现状、安于现状的人们缺少的,正是回到起点,重新出发的勇气。而张韫喆的行为,无疑甩出了一声清晰的脆响,打破了现状,打破了固有的宁静平和,以回归梦想、奔向梦想的姿态,迂回曲折地穿行在繁复的生活中。

在放弃和选择之间,是需要足够的底气和非凡的勇气的,张韫喆做到了。他摆脱了患得患失的心魔,让梦想的阳光变得真实灿烂,并且实实在在地倾泻在充满人生向往的凡俗生活中。

小时候,老师都问过我们同样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或是你有什么梦想?那个时候有没有梦想?当然有。只不过那时的梦想是抽象的、模糊的。只有到了一定年纪,在思想渐趋成熟之后,才真真正正明白,梦想是具像的、清晰的,是集结在每个人内心的、指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它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消逝过。梦想之于个体,是一种精神支撑。

人生总有一些艰难的抉择,做出这样的抉择,往往是因为倾听了内心的声音。正是这个声音,让人不懈不怠,义无反顾地进入心中的梦想状态。为了心中的梦想,有人甘愿忍受孤独寂寞,有人甘心低眉弯腰,有人选择了为梦想迂回前行……正因这些有底气、有勇气、有胆识、有魄力,心怀斑斓梦想的人,我们的世界才会越来越奇妙,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有的人善于绽放梦想,有的人刻意私藏梦想,有的人在为实现梦想而行动,有的人则一味沉浸在梦境之中。在适时的放弃中让梦想回归,并且不懈不怠地付诸行动,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这位硕士毕业生重新参加高考学医,是个不多见的案例,值得思考的东西有很多。纵观其八年来走过的学习道路,梳理其心路历程,他的梦想之路走得很曲折、很漫长。因此,实质上,这更是一个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命题。

相对于他的职业理想,其人生歧路始于第一次高考。幼时体弱多病的他,一直想学医。遗憾的是,2011年第一次高考,在父母建议下学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化学专业。其对人生歧路的初步纠偏,在大学期间。他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可从事药学方面研究,而药学又跟医学存在很大关联,于是刻苦学习被保研读了药学。但与他学医的初心仍有差距,最终他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主。

硕士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他顶住了来自家人的压力,圆了梦想。应该说,八年时光,已让他成熟起来,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没有谁再挡得住自己的追求了。正如其所说,现在的自己,一方面有扎实的化学与药学基础,有广阔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内心十分坚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无疑,其中的人生成本是高昂的。

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作为一名学生,他的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自我完成过程。这一职业目标,几乎完全是靠自己在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中摸索出来的,鲜有外部的及时系统的指导。倘若从第一次高考甚至更早时候,学校和相关机构能对他进行科学指导,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能够尊重其本人意向和选择,想必其实现职业理想之路,不会走得如此令人唏嘘。

在此意义上,不能把这个案例的主人公,简单看做一个历尽曲折艰辛的励志样板,更不能简单视为是一个有名校硕士学历却不去就业的“傻子”典型。我们应该尊重其人生抉择,但不能止步于赞扬其不放弃梦想勇于追梦,更不能以自己价值观去度量他人,停留在反对其重新高考上。这些,都是游离于问题中心和实质的认识和行为,也是缺少真正积极意义和价值的。

把学生从“学校人”变为“社会人”,这关乎青少年个人发展以及国家未来发展。职业生涯包括职业兴趣培养、职业能力获得、选择就职、退出职业劳动,是一个完整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和重视职业生涯教育问题,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明确自己的方向,走上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

新闻推荐

二青会圆满落幕山东健儿拿下115金

8月18日晚,为期11天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太原圆满闭幕,山东共有1989名运动员(含交流代表外省参赛的278人)参加了其中45个...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名校硕士毕业后 重新高考值得吗)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