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齐小英 通讯员 何兴龙)9月16日上午,来自洛南县贫苦农民家庭的杨林,在西京医院成功接受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手术16天后,在父母、妻女的陪伴下,向医务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重获新生的喜悦。
2014年8月,杨林因患有十分严重的肠梗阻,在当地医院做了切除肠管手术,手术后小肠只剩20公分。
8月30日,杨林和父亲杨晓明同时被推进西京医院手术室。在10个科室、60多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手术,医院专家采用机器人成功切取了杨晓明180厘米的小肠,移植到杨林身上。术后十多天,1米75的杨林从术前的不足40公斤逐渐恢复了正常体重,曾经天天靠吊瓶过活、丧失劳动能力的他也开始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据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国生教授介绍,小肠移植一直是难度最大的移植,传统手术精细程度不够,患者术后恢复慢,而机器人手术具有高清的三维视野、精准的手术操作、创伤小、失血少,只需在腹部开几个小洞,一根直径10毫米和三根直径5毫米的机器臂进入腹内进行仔细分离,待拟移植的小肠准备妥当之后,再在腹部开个不到7厘米的小口子取出小肠,灌洗干净后与受者的血管及肠管吻合。之前,国内外有利用机器人取肝取肾的,但从没有取小肠进行移植的尝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段彬通讯员贾玉龙)商洛市今年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依法立案处罚环境违法企业38家,关闭取缔22家。据介绍,自今年3月份起,该市分别开展了黏土制砖行业清理整顿,强化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垃圾填...
洛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洛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