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满凯 杨民 张平 记者 李岚
“大学四年把我们培养成了一块蓄电池,经过十多年工作放电,电能几乎耗尽,通过这次为期3个月的工业园区培训基地学习锻炼,使自己学到了很多工业经济管理方面新知识,给自己这块蓄电池充了电、提了能,这种模式很好、很实用。”这是洛南县四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侯爱峰在谈挂职体会时的感言。
近年来,洛南县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新形势和新要求,从改变领导干部知识结构,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入手,全面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多措并举为干部充电加油。
“双向挂职”锻炼提能力
让干部走出机关,在一线实践锻炼调整干部知识结构。该县采取基层党委推荐和组织部门筛选相结合的方式,选派有培养潜力的副科级干部、拟提拔任用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地、下乡镇分别进行3-6个月的挂职锻炼。赴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社会管理三大人才培训基地挂职干部,分别挂任1-2个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职务,挂包一个工业企业、城建项目或信访积案,挂包一个重点项目、“三城联创”路段或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挂包一个特色产业开发或党建工作示范点。赴镇挂职干部,实行“四挂”,挂任镇长助理职务、包抓一个村;挂包一个重点项目、包抓一个信访积案;挂包一个产业基地、包抓一个专业合作社;挂包一个党建工作示范点、包扶两户困难群众。
县委研究制定了《洛南县干部双向挂职管理办法》,为挂职干部提出了“六项工作任务”,即认真学习并熟悉掌握挂职单位基本工作流程;解决包抓企业、重点项目一个实际问题或化解一个信访积案;健全完善一项为民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抓好一个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或党建工作示范点;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研拟一份工业经济、社会管理或三农与城镇化发展的建议书。
县委组织部先后投资120余万元建立了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社会管理三大人才培训基地,分别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编印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知识读本,搭建了干部人才多元培训的全新平台。
2012年以来,“三大基地”共开展挂职锻炼25期,培训干部540人次,赴镇挂职锻炼共开展2期,培训干部135人。3年来,通过挂职锻炼,先后有74名副科级干部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32名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曾在工业和城建培训基地挂职锻炼,现被提拔为永丰镇镇长的高龙感慨地说:“两个基地的挂职,自己学到了机关和书本学不到的知识。没有这次挂职,就没有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流动党校”送学解难题
洛南县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及时组建“流动党校”,开展送学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产业基地“五进”活动。在开展“五进”活动中,该县以党校教师为主体,聘请党建、农业、经济、旅游、城建等相关部门的40余名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按照“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坚持“分层实施、分类培训、按需施教、上门送学”的方法,逐党委对所辖部门和村组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该县采取“菜单式”教学模式,每年在启动“流动党校”送学培训前,县委组织部都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县镇村各级干部的培训需求,以党员、干部需求“拟菜单”,让镇(办)和县直部门“点菜”,流动党校按照基层干部的“口味”送学下乡培训,把“流动党校”的“风味”送给党员干部。
2012年以来,该县“流动党校”常态化送学培训先后组织了36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15万人次,汇集印发《“流动党校”送学培训资料》3000余册。这种干部培训模式,解决了工学矛盾,降低了培训成本,增强了培训实效,深受基层干部欢迎。麻坪镇云蒙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根新深有感触地说:“我担任村干部30多年,大大小小的培训活动参加了不少,但这样的培训接地气、很管用,方法也灵活,使我们农村干部一听就明白”。
“四大体系”建设强效果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是平台,师资是关键,基地是依托,制度是保障。
近年来,该县把干部教育培训“四大体系”建设作为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了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宣传部、党校(行政学院)、人社局和镇党校配合实施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由组织部、人社局精心培养,命名了涵盖党建、工业、农业、城建、旅游等不同领域的21个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全部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满足不同层次干部(人才)培训需求;采取“外聘内请”相结合的方式,选定100名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理论骨干,作为干部(人才)培训兼职教员,每年给他们分配调研和教学任务;在“洛南党建网”开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栏目,建立远程教育信息网,开设网上课堂和在线教学,加强干部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办法,分类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培训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强基固本好扬帆。该县通过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增强了干部实践能力,培育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涵盖工业、农业、旅游和社会管理方方面面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已经成为洛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新闻推荐
提升搬迁水平节约利用土地 商洛投资百亿元打造县域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
本报讯(记者段彬通讯员杨林)10月30日,记者从商洛市移民办获悉,商洛市将按照“大点规划、大点安置”的思路,未来5年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12个5000户以上县域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计划总投资147.46亿元,搬...
洛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